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23年5月11号全国大猪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2023年5月11号全国大猪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三年八月肥猪什么价格?
2023年的8月到9月左右猪价才会上涨。
2023年的生猪价格肯定要比2022年要好一些,因为今年猪粮比在6:1左右,明年的猪粮比在7:1左右。2021年从1月到5月生猪价格都是下滑的,到了6月才出现明显的上涨,到8月到9月左右价格达到顶峰,后面开始下滑。
从2002年到2022年,生猪市场经历5次猪周期,每次周期持续时间在4年左右。这轮“猪周期”已经开始,明年年内不会结束,具体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对于养殖户来说,可以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是抓住这一利好,优化种群结构,做好计划和布局。 按照猪生长周期,后备母猪到商品猪出栏周期为13~14个月之间。
也就是说,2022年9-10月补栏二元后备母猪,对应2023年11月份前后生猪出栏,正好进入四季度进入腌腊、灌肠传统消费旺季,需求端利多猪价,有望继续把握此轮猪周期。
2023年8月前生猪价格处于上升通道,预期高点判断30元/公斤以上,原因在于:
一是受产能去化影响,供给减少趋势不变,二是压栏影响,各口径的体重数据多持续上升,二次育肥与大猪压栏现象也成为猪价持续攀升的重要因素。
三是临近中秋国庆假期,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加。
23年猪价高点在几月?
最高点在12月份。
对于下半年猪价,个人认为最高点可能会在12月份。7-8月份供需关系偏紧形成断档,猪价在8月份可能会出现高点,9月份猪价应该问题不大,9-11月份应该会震荡为主,年内的猪价最高点应该会在12月份,天气转冷之后消费明显提升。
2023年冬天养猪怎么样?
我认为2023年养猪是有机会的,猪价不可能长期下跌,首先国人主要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品,有了消费市场就不担心销售的问题,现在上市场经济,物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有涨有跌,市场经济与过去的计划经济不相同,过去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物价是相当稳定的,因为蔬菜物价是由政府管理市场物价的部门制定的,一旦制定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的市场经济的物价是由于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确定的,如果市场猪肉供大于求,销售不了,价格就会随着下跌。如果市场猪肉过少,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价格就会上涨,而且价格的变化上时常波动的,很难在一个价位上固定不变。
现在猪价持续下跌,已经低于生产成本了,这主要是养猪人自己造成的。在去年10月份,肥猪价格持续上涨,养猪人大量囤积肥猪进行二次育肥,人为造成市场肥猪的短缺,肥猪价格大涨,到10月底肥在价格达到当年最高值,每斤14元,养猪人仍然继续囤积肥猪,各个养殖场积累了大量等待出栏的肥猪,为了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猪肉的平稳供应,去年11月4日政府投放了第七批中央储备猪肉以后,由于养猪人恐慌心理加剧,肥猪大量出栏,市场肥猪价格应声下跌,到现在生猪价格连续的回落,回升时间少,下降时间多,从每斤14元左右持续下跌到现在的7元左右,部分地区猪价跌入"6字头"。
猪价跌破了生产成本线,养猪人苦不堪言,现在每斤肥猪的生产成本在7.50-8.50元,各个地方的肥猪价维持在7元左右,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100元以上,究竟2023年猪价走势怎样?养猪人还有机会吗?是持续下跌还是止跌回升呢?这是广大养猪人关心的问题,我认为2023年养猪人是有机会的。
一是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的猪价格周期,根据本世纪发生的几次猪价格周期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猪价格周期一般是3-5年,按专家分析这次猪价格周期在去年6月份左右就结束,进入新的猪价格周期。猪肉价格周期的运行轨迹,先是市场肥猪供不应求,造成猪肉价格暴涨,同时由于能繁母猪大量减少,造成仔猪价供不应求和价格暴涨,仔猪价格暴涨又促进人们扩大养殖能繁母猪,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养殖数量增加,市场肥猪供应大增,引起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猪人深度亏损,资金链断裂,大量养猪人离开养猪业,生猪养殖数量大幅度减少,进入了新的猪价格周期。
养猪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且冬天的养猪也有一些特殊的考虑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
保暖:冬天气温低,要确保猪舍内的温度适宜。可以使用保温材料来隔离寒冷空气,同时提供足够的饲料和水源,以帮助猪保持体温。
饲料:冬天猪的能量需求会增加,因此要适当增加饲料的供给量。可以选择高能量的饲料,如玉米、豆粕等,以满足猪的营养需求。
水源:确保猪舍内有足够的清洁饮水供应。冬天可能会出现水结冰的情况,可以使用加热设备或定期更换水源来防止水冻结。
疾病防控:冬天湿冷的环境容易导致猪生病,要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定期清洁猪舍,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注意观察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建议,具体的养猪方法和管理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品种而异。如果你有意养猪,建议你咨询当地的养殖专家或农业部门,以获取更详细和具体的指导。祝你成功!
2023年的育肥猪有没有变动?
有变动。目前生猪价格影响因素陆续从供应端转移到需求端,从历史数据来看,年内四季度需求明显好于三季度,以上将月度猪肉消费量进行预估,数据显示,理论上(排除今年新冠疫情特殊情况影响)进入10月份,猪肉消费占比环保增加2%左右,11月份环比增加3%左右,需求旺季12月份环比增幅10%以上,但其中腌腊需求能高达50%左右占比。
中国四大养猪巨头?
中国养猪巨头前四强排名
1、温氏:年出栏1852万头
2、牧原:年出栏1025万头
3、正邦:年出栏578万头
4、新希望:年出栏355万头
2019年养猪前20强年出栏总量达6208万头,但对比整个中国全年6亿多头的出栏量,仅仅占到十分之一。
养猪呈现两极分化,温氏1852万头绝对的领先,牧原1025万头紧随其后,但是第三名的正邦仅仅578万头,不过与后边的相比规模还是要大很多。
牧原股份:2020年,从年度出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增量情况来看,牧原完成度是最高也最稳的,截至2020年底,牧原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262.4万头,较上年底翻番,2020年底产能达到5000万头左右,而11月末,公司的生猪存栏量已达到2200万头,公司土地储备则已超过8000万头。从上述数据来看,2021年的出栏量有保证,行业第一的位置将进一步巩固。
新希望:2020年8月新希望将2021年的出栏目标从原先的1500万头-1800万头大幅上调至2500万头-3000万头,年底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从原计划的100万头上调至150万头,以保证来年的出栏量。但2020年底,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量并未完成150万头的规划,而只有119万头,后备则是97万头。此外,公司近半年经历了诸多高管更迭,2020年出栏量虽然完成,但出栏结构和此前规划的有较大出入,自产仔猪育肥量偏低,也令资本市场对其明年出栏情况持保留态度。
正邦科技:公司在2020年3季度业绩交流会披露了2021年 2500万的出栏计划,同时在2021年1月份又明确了2500万头的出栏目标,出栏节奏初步预计是上半年30%,下半年70%。公司透露,截至10 月底,公司有110 万头能繁母猪和90万头后备母猪,能够支撑公司生猪出栏量的快速增长。从能繁母猪和后备的存栏情况来看,和新希望的差异不是很大,而2020年11月、12月,正邦生猪出栏量连续被新希望赶超,2021年两家企业的出栏量谁高谁低充满变数。
温氏股份:早在2020年初,温氏就提出了2021年出栏3000万头,2022-2023年基本每年会增量1000万头产能的规划。2019年底公司种猪大概170万头左右,其中120-130万头基础能繁母猪存栏,从能繁存栏看当时依然位于行业第一,但2020年公司生猪出栏量遭遇腰斩,离原先规划有很大差距。从2020年下半年尤其是4季度的出栏情况看,公司出栏量依然不乐观。明年完成既定出栏目标的可能性不大,行业排名或退居第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23年5月11号全国大猪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23年5月11号全国大猪价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