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温氏生猪价格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温氏生猪价格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希望砸90亿加码生猪养殖,温氏频频出手收购!如何看待养殖巨头们现在的扩张?
您好!发财马来解答这个问题。
前言:春回大地,气象更新。虽然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使我们养猪业遭受不小冲击,但上下发力我们迎来了胜利。眼下受政策层面的种种养猪利好、猪周期的利好、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全面恢复需要时间等因素带动,大型养殖集团都抢抓机遇洽谈投资、扩种繁育(新希望六和在越南平福省建猪场:11月投产,首轮出栏规模达到75万头、并计划在整个四川布局建设生猪产业化项目;温氏与华统股份合资设立了浙江温氏华统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亿元、11月26日,温氏产投获得河南省新大牧业股份有限公司61.86%股权;金新农与正邦高管合资设立江西金永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2020年出栏生猪10万头,存栏母猪1万头……)。
当前的养殖巨头们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其今后养猪业发展趋势大体为:
1.生猪养殖越来越规模化、集约化,或容易形成后续产业联盟或区域行业发展垄断。
- 生猪养殖投入不再像过去小而全投入少,现在投入动辄上百、上千万或者放大N多倍。
- 现在大的生猪养殖集团,生猪与母猪存栏量单场少则上万、多则上百万。虽然对弥补当前生猪存栏量不足有诸多益处,但后续容易形成产业联盟或区域行业发展垄断。
2.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及食品安全,今后生猪要求绿色发展及养殖全产业链发展。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注重养生及食品安全。有道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粗制乱糙不绿色发展的食品企业已无生存空间。
- 传导至养猪业,无论大小同样要健康、绿色发展。而且有条件的要尽量产、供、销及食品加工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发展。
3.当前中小散户退出养猪业为数不少,加之政策层面种种养猪利好,养殖集团竞向开枝散叶。
- 由于去年的猪价低糜,到元旦前后达到低谷4.7-4.8元左右/斤。加之环保的压力使中小散户不想养、不能养局面持续加码。
- 中小散户撒出养猪业,一定程度上助力猪源减少步伐。由此又推波助力猪价上扬,加之政策层面的种种利好(诸如重庆年出栏5000头以上猪场给予短期贷款贴息支持、近日农村农业部印发《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众多猪企加紧谋划、抢抓机遇求发展,竞向开枝散叶。
4.疫情影响下,非瘟疫苗上市仍需时日。生猪养殖内功管理时不我待,养殖生物安全防控不容小觑。
- 当前非瘟疫苗研制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距离临床应用还需时日。
- 今后无论大小生猪养殖企业或养殖场(户),苦练内功严管理、挖潜降耗求发展并做好自身场生物安全防控就显尤重要(守住门、看住人、管住车,重点是拉猪人车,严防外来猪肉制品。做好安全屏障:设立高大结实围墙、区域屏障:设立场外大门口道路白化,应用石灰乳掺烧碱溶液、意识屏障:设立场外大门口专用消毒通道)。
5.形势倒逼,中小养猪场(户)养殖压力越来越大。
- 随着生猪养殖的越来越规模化、产业化,大型猪企生猪养殖水平越来越精益求精、规范高效(养殖投入产出比越来越尽善尽美)。
- 有道是时不我待,中小养殖场(户)如不自我加压、强化内功管理,或与大型猪企的养殖水平差距将越来越大。
小结:生猪养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时下养猪业建议做好内外功管理、研判市场行情、搞好自身场生物安全防控,紧跟养猪业发展大势。力争生产出更多且更加符合民众健康需求的猪肉制品,为我们国内养猪业健康快速发展增光添彩。
我是发财马(张宏中)关注三农助力三农,欢迎寄语!
2019-12-08
新希望砸90亿加码生猪养殖,温氏出手收购。如何看待养殖巨头们现在的扩张?
进入下半年以后,新希望,温氏,傲农,牧原等大型养猪集团都加大了新猪场的建设以及投资。
温氏股份9月份发布的公告很有意思,9月销售商品肉猪同比上月减少了58.60%;销售收入同比减少了15.95%。
在别的公司销售数量和收入都在上涨的时候,温氏却下跌了。下跌的原因是公司加大从三元杂商品猪中挑选优秀母猪留作种源,以及实行提升单头体重的养大猪策略。
看到了吗?大公司为了维持猪场的扩张,后备母猪都不够用了,只能从商品猪中挑母猪做后备了。
怎样看待养殖巨头都忙着扩张?
这些养殖巨头的扩张其实是很正常的,为的就是抓住今年猪价比较高的机遇,以及把握住相关部门的政策鼓励。
- 今年养猪利润很大。
不管是中小散户还是规模猪场,今年只要猪场有猪并且没有得病的,都赚钱了。前段时间猪价最高能到一斤20元以上,按照一头育肥猪300斤出栏,平均价20元/斤的话,一头猪毛利五六千元,去掉2000元的成本,一头猪还能赚4000元。
这在往年是根本不可能的,今年养一头猪赚的钱能够抵上平时三头猪的利润。
对于规模猪场来说,他们生猪养殖的成本更低,利润更丰厚,而且这波猪价的上涨最少能持续两到三年左右,养猪这么多年终于赶到一次红利,怎么能让它跑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加大扩张力度了。
- 相关部门鼓励养猪,养殖巨头提前进行下一步养猪业的布局。
不管是相关部门提供的贷款免息或者优惠,还是在猪场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手续的审批都十分快捷。
对于一些养殖巨头来说,本来就是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在相关地区布局下一步的猪场建设,趁着这个机会把猪场建设起来不是两全其美吗?
总结
总之,养猪虽然近两年行情应该都不错,但是风险和机遇并存,养殖巨头有钱,有资源,有技术可以扩张,作为普通养殖户还是要三思,不要盲目。
关于这些养殖巨头在各地遍地开花,其实在我们这边农村也有所感受,因为新希望在我们临近乡镇上一个村庄投资了7.7亿元,离我们村庄只有四公里左右,今年已经正常生产运营,年出栏商品猪数量高达50万头。其占地规模高达1100亩地,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可以带动附近养殖户建设现代养猪场,并实现当地屠宰加工后输出到附近大中城市消费。
另外,这些养殖巨头配套建设也非常完善,在我们这边不仅包括大型商品猪聚落养殖场,还包括待建的种植园、种养殖结合区域和加工贸易服务区,大体涵盖了大型养猪场、屠宰场、种植高端经济作物区、有机蔬菜区、果树区、防护栏区和本地应季农作物种植区,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当地农户本地就业问题,同时也通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规模经济效益方式促进附近农户增收。
不过,由于这些大型养猪场的涉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当地农户养殖市场的供需关系,毕竟农户养猪规模有限,可能全县养猪规模量还不如养殖场数量多,因而大型养猪场的投入运营,短期内造成当地养猪供应量成倍增加,使得中小养殖户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可能在本轮养猪周期内很难再有能力恢复养殖信心!
另外,这些企业在本地开展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我们这边新希望投资的大型养猪场,居然部分工作岗位不招本地人,尤其是距离养猪场较近村庄的农户直接不予聘用,使得当地农户并没有参与其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好处!再一方面,这类大型养猪场提供的商品猪完全是以商品流程方式生产,离过去农户长期保持的传统生态养猪方式渐行渐远,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猪肉市场需求量,但并不符合健康猪肉的生产模式!毕竟这些养猪场的生猪几乎一生都没见过太阳,却一生以饲料喂养长大,使得肉质口感并不如农户喂养的生猪肉好吃!
所以说,大型养猪场虽然满足了消费者的猪肉需求,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提升,使得健康饮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于生态种养殖而来的绿色农产品往往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我感觉这些养殖巨头虽然目前在各地大肆扩张挤占市场份额,但并不会阻碍未来以生态养殖为基础的传统养殖户的发展之路!(以上为个人见解)
新希望砸90亿加码生猪养殖,温氏频频出手收购!如何看待养殖巨头们现在的扩张?
做企业的一切是利益驱动的,这个最好理解了,没有利润,谁愿意起个大早呢?在当下非洲猪瘟肆虐时期,相应国家号召,扩群养殖生猪的,冲在最前面的是哪些企业?大家都能看的到,是上市公司和规模猪场,其实国家对这些大公司的扶持力度是最大的,很多好的政策,其实他们是最先获利和收益的,一些小场,散养户,可能没有这么多的机会去收到这么好的待遇。
新希望砸90亿加码生猪养殖
12月5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决定继续加大在生猪养殖业务的投资力度,建设9个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近90亿元。新希望的项目中有8个位于中国大陆,分别为广西河池、湖北襄阳、河北定州、广西南宁、湖南郴州、山东莱西,以及辽宁锦州,还有1个则位于菲律宾。据统计,若所有项目都满负荷生产,将会新增商品猪出栏近700万头,带动饲料增量超过200万吨。
非瘟后,很多饲料公司进军生猪养殖业
非洲猪瘟发生后,国内的生猪产能,降的非常明显,官方统计的数据是减少了30%左右,很多机构调研数据显示,远远不止这些,据说局部降幅达到50%左右,有些甚至更高。饲料销量下降是最严重的,所以出现了,很多以往做饲料的,自己开始养猪的。比如某胞胎等,而且进军的量外界宣扬都是很大的,一方面是看重缺猪时期,猪价行情的利好,另一方面也是在鼓励养猪,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使得饲料销量上涨。
我是兽医小卢,是一名执业兽医师,平时大家在养殖方面有任何的疑问都可以私信我,相互交流,服务三农,立足养殖,有喜欢养殖的朋友也可以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最新的养殖资讯,实用的养殖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近期的集团化猪场可谓是动作频频,包括牧原股份:4.8亿在省外建36家子公司 ;温氏股份:8.1亿收购新大牧业;唐人神:在河南卢氏县新建100万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新希望六和:河南台前县建5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收购全生农牧100%股权。如何看待养殖巨头们现在的扩张?
1)后期养猪利润可观
首先从集团化猪场的疯狂扩张中我们可以预测后期养猪利润将会非常可观。目前的生猪价格为16元/斤,出栏一头肥猪的利润可以达到2000元左右,若是生产成绩更好,利润可能更高。而且根据目前我国生猪产能恢复的进度看,一直到明年下半年生猪价格都会维持如此高价的运行,保持高额的利润。
2)集团化猪场貌似找到了防控非瘟的方法
很多农村散养户不敢复养或者补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非洲猪瘟,根据国外的防控经验,该病一旦进入我国想快速清除掉是不可能的,而且据专家预测后期大概率会同蓝耳的状态一样,清除是清除不掉了只能各家依靠各家的本事进行预防。在该病还没有确切的疫苗上市,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规模化猪场敢如此大面积扩张可以从侧面推断他们可能找到了防控非瘟的方法。
3)国家政策的支持
同样都是养猪的,但是国家对于规模化猪场和集团化猪场的态度同对农村散养户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虽然最近有关专家多次提到了农村散养户,但是仔细都会发现针对农村散养户的帮助和补贴都是建立在规模化猪场和集团化猪场的基础上的,所以从根本上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的道路并没有变。
4)以后养猪是有钱人的“游戏”
生猪养殖原本是农民创业的“首选”项目,但是因为非洲猪瘟的存在以及生猪行情的不稳定,很多农民已经不敢养猪了。但是集团化猪场以其较高的养殖技术和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可以在这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后期农村散养户的数量恐怕会越来越少,而规模化猪场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2021年生猪价格连续下跌,毛猪能否跌落到每斤7到10元?
目前国内的生猪价格确实出现了连续下跌,下跌明显且幅度不小。这种情况下,大家都非常关心,毛猪的价格,到底有没有可能跌落到每斤7到10元的程度呢?
答案是肯定的,毛猪价格完全有可能跌回到7∽10元一斤。
为什么敢作出这样的判断呢?原因很简单,前几年导致猪价大幅上升的原因,目前基本上都慢慢消除了,毛猪价格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已经到了14∽16块左右了,继续下降自然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
比如说,影响养猪业最大的非洲猪瘟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疫苗研发也已经取得效果,生猪生产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又比如说,目前国内生猪存栏量不但已经恢复,而且还完全创出了新高,母猪的繁殖生产也已经恢复正常,生猪供应已不存在任何问题。
再比如说,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进一步加强,养殖方式越来越科学,许多大企业纷纷加入到生猪养殖中来,进一步提升了养殖水平。
还比如说,国家进口的猪肉产品大幅增加,贮备的猪肉量非常大,这对平衡、平抑国内的猪肉市场价格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所以,毛猪价格跌回到7∽10元一斤是完全有可能的,大家只管耐心静候好了。
如今,它已经引起了农民的关注。价格趋势与市场直接相关猪肉价格今年的行情猪育种数量减少,导致猪肉供应大幅度降低,但是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且猪价下跌的趋势已经显现,那么2021年猪价多少一斤?猪价为何下跌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
一、2021年猪价多少一斤?
2021年猪价持续下跌,从市场上的猪价行情来看,基本上不存在反弹的可能,目前,全国猪价保持在17-19元每斤,呈下跌趋势,广东佛山市三水猪价18.3元一斤,安徽合肥猪价17.3元一斤,湖北荆州猪价17.4元一斤,总体上来看,猪价依然在下跌,而且后期需求不上涨的话,价格就不会在上涨了。
二、猪价为何下跌?
1、猪育种拐点到来
一般来说,生猪是存在养殖周期的,而且养殖周期就在近两年会出现,一旦拐点到来,生猪就面临着出栏,目前来看,猪价拐点也马上就到来。
2.生猪消费市场有限
猪肉消费旺季,会带动市场生猪需求上涨。但是居高不下的肉价,但是猪肉价格上涨,生猪供应减少,对市场行情不利。为了拉低猪肉价格,猪价只有不断下跌,才可以实现市场猪肉供需平衡。
3.储备冷冻肉
我国从去年开始,储备冻肉就增加了投放量,商家通过储备冻肉获得了不少利润,所以猪价下行,也是为了控制猪肉价格下跌。
至此,关于2021年猪价及猪价下跌原因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想要通过生猪获得市场利润,就要等生猪需求稳定之后出售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温氏生猪价格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温氏生猪价格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