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南南阳猪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河南南阳猪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猪价大幅下跌,生猪均价跌入“8字头”,发生了什么?
猪价这几天确实跌了不少,我们这现杀的生猪肉一直都在17—19之间来回的波动,涨不了多少,一直都是这个价!
说实话,相比较之前,这已经很便宜了!
临近年关,猪肉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便宜点也挺好!
由于疫情关系消费持续低迷,大量的餐饮企业经营萎靡不振,严重降低了猪肉的消耗速度,家庭猪肉消费群体也增速缓慢,猪肉消费的速度降低使养殖户加速了出栏速度,源源不断的冲击市场。
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加大了投放储备冷冻猪肉,在市场上也起到了稳定的调和作用,所以市场上根本就不缺肉。需求没有增长,猪肉供应量过大,导致价格大跌也就不足为奇了。
生猪价格下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政策因素,也有市场因素,市场的供给需求发生变化,就会对生猪的价格产生影响。
最近生猪价格下跌超过了20%,猪肉价格也在跟着下跌,12月6日生猪期货主力收于每吨大约1万5千多元,与11月30日每吨收于20000多元的收盘价对比,大概半个月时间下跌了差不多22%.生猪的供应幅度大于需求提升的幅度,生猪价格下降是市场的正常想象。
不过随着疫情解封,餐饮堂食也恢复了,又临近春节,农村地区的烟熏腊肉也正在稳步进行,猪肉价格势必会回暖,养殖户不必过分担心猪肉会一直跌,只需要做好生猪出栏质量就好。
正常的市场调节,不过按行情规律,这个时候是肉类销售的旺季。不应该跌价,要么是前期透支上涨,与此同时,牛肉羊肉价格4-50徘徊比较稳定。可以有更多的肉类选择。
但我觉得最大原因是,很多人得了新冠,具体表现发烧,咳嗽,咽干等众多不适。很多动不动就得卧床7天,请问这么多人不舒服,还能大口大碗吃肉吗?从病了养生角度来说,此时不应该吃肥甘肉厚的菜品,以清淡蔬菜水果为主?况且多少高烧哪有胃口吃肉
这么多人不吃,几天不吃省下多少头🐷。🐷多了请问肉还会涨吗?
很多人抢药,抢抗原试纸,要么做核酸的路上,哪还有心思买肉烧菜🤭
也许我的想法片面,但也直观。就像夏季,确实是肉类消费的淡季一样,也是很正常的。
不知道我理解的怎样,大家觉得?
猪价大幅下跌,生猪均价跌入“8字头”,发生了什么?
感谢邀请!石家庄这里猪肉还没有到八元。不过也降价了。昨天我在超市买了4斤猪肉,2斤回家剁成了肉馅分成小份,两斤切成小块,存入冰箱冷冻起来。晚上就蒸了茴香肉馅包子!真香!
平时我也买不了这么多,昨天去超市了发现前 膀才15.9 ,后腿肉17.9 。里脊也才19.9 。这个比平时便宜了不少。平时前傍都要17,9 呢。里脊更是24,25 呢!我一看便宜了,就买了一些,回家慢慢吃! 老百姓过日子吗,能省就省! 老妈经常念叨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这几年疫情教训的我早都学会囤东西了。囤菜,囤药,囤生活用品!囤口罩。暑假的时候,我去超市买菜,刚进门就看见特价卫生纸,44元三提,14卷的1.8kg。我二话不说一下子就往车上装了6提!结账回家,拉着超市小车回来的,这家伙走在小区老拉风了!回头率真高!
囤菜囤药更不用说了,都是教训啊!上次居家一个月,只有菜没有肉了,孩子们说,没有肉不好吃了!哎呀!给我气的啊!这可咋整! 上火,嘴上都长泡了!白菜土豆炖粉条,没有肉就没有灵魂了啊!哪怕就几块肉,那味道就是不一样呢!
猪肉为什么降价,我觉得受供需关系影响。中学政治书上学过: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当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就表现的比价值要低,体现为价格下降;当供小于需求的时候,这个时候价格会高于价值,显示的就是价格上涨。现在我们的某些药品不就是供应小于需求,所以导致价格暂时上涨的吗?
从宏观来说,前期猪肉价格高企时,许多养猪企业扩大了存栏,社会资本进入生猪养殖,从而导致了目前的供大于求,因而生猪价格下跌。这是正常的市场波动和调节。
从微观来说,疫情放开之后,各地都出现了一波疫情高峰,餐饮业受到很大影响,居民“阳”了之后的饮食也必然随之发生一个相当时间的下降需求——“阳”了的人都不喜油腻,我都已经十来天没吃肉了。
猪价迎来“5连跌”,是否会一跌不起?啥时恢复正常水平?
猪价不会一跌不起,真要一跌不起那首先得要跌,眼下还没开始跌呢,就担心跌到谷底起不来的事儿了,也太未雨绸缪了。我觉得大家现在首先应该担心的,不是猪肉一跌不起咋办,而是猪肉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跌回原价,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估计这一到过节的时候,猪肉价格更要上涨,谁还担心它会一跌不起呢?
猪肉涨价也是有情可原的,养猪户们一年到头养几头猪不容易,一场猪瘟爆发之后,家里养的猪都面临着染病死亡的危机,这种情况下养猪户承担的赔本风险非常大,他们定然是要提高猪肉的卖价。只是这猪肉价格涨的也太高了,从十几元钱已经涨到了将近30元钱一斤,我不能说这都是养猪户的问题,但是猪肉价格一下涨这么多,咱们相关部门也应该进行一下合理有效的调控,至少得让咱们人民群众吃得起肉才对。
很多地方说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要对养猪户进行补贴,这样好鼓励他们养猪,增加生猪的存栏量,从根本上稳控猪肉的价格,这种做法当然是好的。但是短期内效果不是很明显,至少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买猪肉的时候,依旧不见得便宜,随随便便割点肉回家还是得百八十的。
但如果说把猪肉补贴直接发放到消费者手中,好像也不那么实际,谁买肉谁不买肉,这个也没办法,直接补贴到个人。我们也只能说在猪肉价格一直这么高的情况下,大家就少吃点猪肉,等到各项稳控价格的措施奏效之后,猪肉价格降回来,我们再该怎么吃怎么吃。
猪肉什么时候能开始“五连跌”,我等着这一天,而且别毛八分的跌,怎么的也得三块两块的跌,这才觉得过瘾,毕竟涨的时候也是这么大踏步涨上去的嘛,强烈希望猪肉尽快降价回正常水平。
猪价迎来“5连跌”,是否会一跌不起?啥时恢复正常水平?
进入9月以来,生猪价格迎来长时间没有过的下跌过程。这个过程的出现,并不是一件稀罕事,是“促进生猪生产,保供稳价”的结果。这在经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也就是这个特殊的猪周期之内,会经常出现的价格下跌现象,是“保供稳价”的结果。这种猪价下跌现象,并不会一跌不起,因为造成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是非常严重的,非洲猪瘟疫病影响和猪周期共同作用,在2~3年内是非常难消除其影响的。另外“保供稳价”措施力量毕竟是有限度的,对于目前和经后生猪和猪肉市场供给量产生的巨大缺口不能持续填平,因此经常出现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断断续续地出现时涨时跌现象,是“保供稳价”产生的结果。
目前和经后这个特殊的猪周期,除了保供稳价产生的效果外,生猪价格下跌趋势是“平稳--慢跌--快跌”的过程。目前生猪市场价格状态正处于“平稳”时期。这个过程不是绝对平稳,而是真对价格水平而言的相对平稳,生猪和猪肉价格每时每刻都在上涨和下跌,上下波动非常频繁,但总是围绕着一个价格上下来回起伏不定。估计在今年春节之内,都是这种价格变化过程,持续时间大约3~4个月。在这期间,不除排“保供稳价”的巨大作用,当措施力度空前增大,有可能产生的临时性供大于求的时间增长,加速了生猪和猪肉价格下跌的趋势以及下跌的速度。
到2020年开始,随着“促进生猪生产”的措施和方法逐步地实施和力度的加强,农村生猪存栏量的增长,生猪上市量开始缓慢地形成,将陆续上市,生猪和猪肉市场供给压力开始缓慢释放,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也开始缓慢地由平稳转向下跌。这个过程时间是非常慢长的。因为去今两年的非洲猪瘟疫病影响实在太大了,太深远了,所以,生猪生长的过程必须要那么长时间,才能产生象样的生猪上市量,则这个过程时间是非常慢长的。到2021年以后,随着农村养猪户补栏、复养、增养、扩养生猪数量的递增,生猪上市量的不断增大,生猪和猪肉市场供给量的缺口逐渐填平,趋于生产过剩,供大于求时,生猪和猪肉价格快速下跌。当生猪价格跌到正常状态时,将会停止下跌了。这时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才真正地恢复正常状态。这个特殊的猪周期才宣告结束。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在哪跌倒,等缓过神来,就会在哪爬起来。猪肉价格一跌不起,是人们的期盼,猪肉价格上涨,却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越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事越有可能发生。
近日猪肉价格迎来的“五连跌”犹如久旱逢甘露,不说能让猪肉重新回归大众的菜篮子里,最起码能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猪肉价格连续下跌:
一是终端消费疲软,人们购买欲下降,间接保证了市场供给。长期的高价,使人们望“猪”兴叹,路过菜市场猪肉摊,不愿意稍加停留,捂着口袋里钱加快脚步离开。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因为价格问题,最近几个月基本很少买猪肉。
二是其他禽类替代作用发挥,不吃猪肉,照样能够解馋。最近经常光顾菜市场,你就会发现,牛肉、鸡、鱼的销量不错,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是人们购买的热情不减。快到中秋节,鸡、鸭正是集中上市的时候,早晨路过菜市场,拎着鸡鸭的人不在少数,而猪肉摊相对还是冷清。
三是猪肉下跌,生猪出栏量增加,短期供给充足。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商品的价格受到市场影响比较大,看到猪肉价格开始下跌,不少养殖户一改养日的惜售心理,加大了生猪的出栏,造成短期内市场供应充足,部分地区猪价继续维持下跌局面。
四是国家宏观调控,增加了猪肉供应,抑制了价格上涨。在前一阶段,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手”已经开始触摸到生猪市场,除了长远的政策、资金支持目前难以明显见效以外,近期的增加猪肉供应、抑制价格上涨等措施是可以短期内作用于市场的,所以猪肉价格下跌跟国家宏观调控不无关系。
猪肉啥事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呢?这是我们所期盼的。按照目前形式来看,除了生猪养殖周期限制以外,国家政策的调控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养殖户的自我心理调节也需要时间,乐观估计需要两年或三年,但也有可能更长。
总之,中秋节了,今年确实过节不吃猪肉了,但是期待明年的过节能有猪肉吃。
您问:猪价迎来“5连跌”,是否会一跌不起?啥时恢复正常水平?
明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在笔者家乡一直保持着这样的风俗,在外的游子再远都会赶回去与老家父母团聚。中秋节当晚,家里人会聚一起吃顿丰盛的晚餐,餐桌上大鱼大肉摆着,饭后还会赏月吃月饼。这也是为什么在像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生猪价格、新鲜猪肉价格都会有一定的涨幅,主要是需求的增加导致的。
进入9月以后,猪市行情出现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生猪价格上下波动起伏频繁,但是猪肉价格却没见的有多少跌价。
今日,全国猪价总体依旧保持稳中上涨形势。除山东、河南、广东、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等省市跌价,最高跌幅达0.7元/公斤以外,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山西、甘肃、重庆、贵州等省市持续上涨。至于题主说“猪价迎来5连跌”,笔者还没发现存在这种现象。
虽然,今日猪价下跌省市数量仅7个,上涨省市依旧占多数,但处于猪价下跌地区的养猪户或许疑问,猪价会不会一跌不起?
从当前我国生猪存栏情况、猪瘟疫病疫苗研制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未来几个月的猪肉价格、生猪价格,即便可能出现轻微下跌,但很难断崖式大幅回落到以前8-9块的状态。春节以前,猪价保持高位运行的可能性非常大。
主要依据有几点:
1、虽然不久前,我国宣布了猪瘟疫病研制取得了新的阶段性突破,距离疫苗研制成功又迈进了一大步。但疫苗从开始试验到正式上市,依旧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同时,有机构预计猪瘟疫苗的定价或将在5-7元/头份,而养殖场的这笔开支最终会转移到消费者头上。再者,即便短期内疫苗上市,也难再短期内解决我国生猪供需缺口,从小猪仔到出栏是需要时间的。
2、目前我国生猪存栏同比和环比都减少了30%以上。根据2018年我国猪肉消费5400万吨测算,今年我国猪肉供需缺口达1700万吨,同时,2018年全球猪肉出口850万吨。今年我国进口470万吨猪肉是难以填补猪肉供需缺口的。
因此,即便短期内猪瘟疫苗可能上市,但是由于我国生猪存栏缺口大,未来两三个月内难以出现猪价大幅回落到以前正常水平。如果养猪户从现在开始,加大补栏力度,母猪繁育产下小猪仔,下猪仔养殖到出栏,至少需要10个月时间。
有专家折中预测,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猪价或将才能缓慢恢复至“正常”水平。
明天就是中秋佳节了,相信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回家和家人团聚。从今年的八月份开始猪价便出现了飞速上涨的趋势,在进入到农历八月后猪价上涨并没有出现缓和,所以很多人便猜想到了中秋节时猪价肯定会高到买不起,但是事实却是相反的,猪价近几天迎来了“5连跌”,那么会就此一跌不起吗?什么时候猪肉价格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今日到生猪价格,今天仅仅有八个省市的猪价与昨日相比处于上涨,七个省市的猪价比昨日相比是下降,10个省市的猪价和昨日持平,所以总起来说今天的猪价和昨日的猪价相比差异并不是很大,整体来说处于平稳状态。
在进入九月份后猪价在短时间内处于下跌状态,但是跌幅并不是很大,在9月7号后猪价又再次反弹,很多省份的猪价反弹的厉害,超过了一块钱,随着中秋节的不断临近,猪肉价格再次出现回落,其实从目前的形式上来看,这次猪价下降并不是“一跌不起”的征兆,并且猪肉价格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生猪存栏量仍然缺口很大,猪肉市场供应仍然偏紧。9月11日国新办关于猪肉价格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说,因受到多个原因影响,7月份生猪存栏量环比下降了9.4%,同比下降了32.2%,不仅仅是生猪存栏量下降,可繁育母猪环比下降8.9%,同比下降31.9%,从上面这四个数据中可以看出,生猪生产下滑到严重,势必会造成猪肉价格上涨。我国不仅是生猪饲养大国,也是生猪消耗大国,我国饲养的生猪量占全球62.7%,我国每年消耗猪肉量高达5200万吨,这个庞大的数字单单靠进口其他生猪肉是远远不能满足的,要想满足我国每年的生猪消耗量,还是需要我国养殖户来自救。目前生猪存栏量仅仅是去年的一半,要想恢复到平均值,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
关注养猪行业的朋友都知道,近期很多地区都已经开放并鼓励养殖户养猪的政策,从而激发养殖户养猪的信心。随着禁养令的取消,养猪贷款免息,农民养猪用地审批也越来越方便,再加上非瘟的不断稳定,相信在下半年生猪存栏量会大幅度上升,从而接近生猪存栏量的平均值,从而猪肉价格也会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
虽然在中秋节到来之前猪肉价格有小幅度下跌,但是跌幅的浮动并不是很大,毕竟生猪市场供应紧张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虽然进口猪肉的出现以及储备肉的放出,但是对于我国每年的生猪消耗量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猪肉价格要想恢复到正常水平,只能等到生猪存栏量到达到年平均值后才可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南阳猪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南南阳猪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