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昭通今日猪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昭通今日猪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南首现疫情,猪价真的要“回到解放前”吗?
西南首现疫情,猪价真要“回到解放前”吗?
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上方关注本号!
最近几天,非洲猪瘟疫情蔓延到西南地区部分省份,据了解云南10月21日发生2起,10月30日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又发生一起,贵州省在10月24日、26日发生2起。目前看非洲猪瘟疫情有继续扩大范围之势,但对于非生猪主产区的西南各省去来看,对猪价的影响并不会很大,说猪价“回到解放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西南地区和东北三省的情况不同,由于受猪瘟影响,东北三省猪价受到严重影响,辽宁猪价一度跌破4元大关,西南地区发生疫情后,难免让人联想到也会发生大跌的情况,但是,由于西南地区多数省份养殖企业不多,生猪养殖量较少,外运数量有限,所以对价格影响也会十分有限。从31日生猪价格情况来看云南省猪价不但没跌,反而有小幅上涨。下面是10月31日生猪价格,供大家参考:
二、西南地区生猪价格不能“回到解放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西南的部分省份,如四川双汇、贵州五福坊等一批大型猪肉加工企业,还有一些腊肉、腊香肠等加工企业,对猪肉的消费也将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同时,再加上当地四川、重庆等地区人口密集,猪肉消费量大,再加上天气因素,对猪肉的消费会日渐趋增加,所以猪价回到解放前的可能性不大。
三、从全国生猪大趋势来讲,在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价格依然坚挺,从经济学角度说,该跌不跌理应看涨;从季节性因素看,第四季度基本都是以上涨为主;从事件性因素看,春节的节日因素对生猪行情是绝对利好。在整个生猪行情一致看好的大背景下,西南猪价也一定错不了。
总之,虽然近些天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等省份接连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但大家对猪价不要过于担心,更不会出现“回到解放前“的情况。大家只要配合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做好生猪防疫工作就可以了。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文章上方关注本号!
感谢邀请!
这段时间对养殖户来说,谈到非洲猪瘟疫情,就会产生一种不好的情绪,因为它对养殖户的影响很大。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受它影响导致被屠宰的生猪达到几十万只,发现疫情的省市有13个,40多个地区收到了侵扰。
在最初非洲猪疫情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也向西南部省份转移,在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相序发现,使疫区的养殖户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题主的问题,西南首现疫情,猪价真的要回到解放前吗?对于这个观点,我本人不是很赞同。受疫情影响确实是很多省份均出现了,不同的降价,特别是东北地区,最低的降到3元时代,普遍交易价格在4~5元,和南方的一些省份差价达到了一倍之多。对疫区当地的养殖户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是我们从近日的生猪交易行情上看,一些省份出现了疫情,但是猪价却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虽然只是少数的两个省份有这种现象。但是同时存在着一些省份,受疫情影响较小的情况出现,所以说非洲猪瘟疫情,对不同地区影响是不同的,这种影响有好有坏。
特别像南方一些省份,本身不是养殖大省,出栏量低,在现在禁止生猪跨省调运的前提下,内部供给不足,生猪收购商收猪困难,所以价格一日三变,出现持续上涨的现象,反倒是使这些地区的养殖户多赚了很多。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本身就存在着供给不足的现象,加上疫封锁又扑杀了一部分,使供求缺口越来越大,从而出现,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涨的情况。
而对于一些养殖大户省来说,恰恰相反,本身就供过于求,在禁止跨省调运的情况下,外销暂时不可能,内销又消化不了,所以收购商屡屡压价,也就形成了今天这种格局。
现在这种现象,随着疫区相序解禁,会慢慢的好转,特别是国家取消了活体生猪绿色通道使用权,但冷鲜肉制品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养殖大省的适龄出栏生猪,经正规的屠宰企业屠宰,通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确认安全后,可以通过冷链车缓解一些省份供给不足的现象,也能使养殖大省,拜脱现在这种窘境,使生猪交易价格慢慢回升。减小省与省之间的价格差距,帮助养殖户恢复信心。
在10月21日,云南省连发2起非洲猪瘟,接着贵州在24日,26日,又分别发生了2起非洲猪瘟疫情!也就是说,偏居一隅的西南地区,从此将会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干扰,再也没有前期的平静日子过了!
那么,云南和贵州2地连发4起非洲猪瘟疫情,西南地区的猪价将会“一夜回到解放前”吗?
西南地区的近期的猪价表现为,在云南省发生非洲猪瘟之时,四川,重庆,贵州的猪价并没有受到影响,倒是破8冲9的节奏,只有云南地区迅速地往下滑落。
等到贵州省也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之后,西南4个地的猪价都有一定的下滑,但是,四川,重庆,贵州并没有下跌多少,只有云南省继续跌落7块以下,可是,今天又能成功止住下跌的态势了!
在发生疫情的前后期间里,西南地区的生猪均价没有下跌,倒是迅速地往上涨了一点点呢!让专家们的“一夜回到解放前”理论彻底粉碎,暂时不敢出来指手划脚了!
那么,为何西南地区在发生疫情之后,猪价没有“一夜回到解放前”呢?
由于去年西南地区的环保禁养工作到位,加上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大型猪企们的布局相对较少,根本就没有多少生猪资源了!况且,云贵2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国家限制本地生猪外调,外地的生猪也是进不来的!
然而,冬天就要来到了,天气将会越来越寒冷了,人们对猪肉的消费增多,特别是川渝地区喜欢吃火锅的风俗。又加上腊肠,腊肉的生产即将开始,都会促进猪肉消费的不断升温!
我有5万斤玉米,我想等七月卖,能卖到1.2元一斤吗?
玉米作为我国种植最多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位居榜首。玉米一年四季都可以出售,但是在不同的时节,玉米的行情不同,价格会有轻微的波动。玉米数量多的话,涨幅一两毛钱也可以多挣几千块钱,那么行情就显得很重要。那么在一年中什么时候是出售玉米的最佳时间呢?
什么时候出售玉米比较合适?
卖玉米挣的钱最多的时候不一定是玉米的最适出售时间。因为数量多的玉米要管理,而且还要算玉米储存过程中水分消耗量。如果玉米品质差、含水量高、储存起来就会有难度,这个时候建议在春节前后出售玉米比较合适。而如果玉米品质比较好、含水量合适、易于储存,在春节期间玉米价格比较低的话,你可以储存到三四月份再出售。
根据我个人经验,我家地处南方地区,夏季高温潮湿,玉米如果储存到6、7月份的话,玉米很可能会发霉,而且会有一些虫害的侵扰,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同时我自己还要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也可能卖不出那么好的价位。所以我们家里面一般都是在春节后出售玉米,就3月左右。
再者说,农村很多家庭种植玉米为了一年的收成。希望在春节过后,孩子上学前,能够挣足学费以及生活费,如果经济吃紧,那么大部分农民会选择在十一二月份或者是在春节前后出售玉米。而且农村有很多家庭是在家里种植农作物,而在秋季收成之后到周边的县城打零工;如果第2年要外出打工,家里没有人管理,也会选择在春节前后出售玉米。
现在农村种地不容易挣钱,除非你是种植大户,承包土地多。像我们农村邻居他们种植玉米,种植三四包黄玉米,一年下来要施肥、管理、收割、晒干等等工序,也只能卖两三千块钱。而后来他们改变了战略,选择种植糯玉米,在玉米刚出可以吃的时候就和玉米棒子一起在市场上卖,生玉米带玉米棒子卖三块钱一斤,而经过干的晾晒的熟玉米才一块钱左右一斤,后来这几年她们都选择种植糯玉米,人轻松,赚的钱不亏。
本人意见:应随行就市。
1:现卖每年1元计5万元。
2:5万斤储存需要库房保管。
3:现粮含水大必少秤。
4:5万存入银行三月利2000元。
总之一句话随行就市买到手是钱。
从这几天的玉米价格来看,其行情一直低迷不振,题主还想要等7月份卖出去,显然这是不理智的做法。从现在的市场交易情况来看,只有6000吨进入市场中,也就是说还有2亿吨在经销商和农民手里压着。经销商自有消化渠道,我们不去考虑,就单纯看农民手里的玉米,大家还是别等那么久了。
即便7月份的玉米价格上涨,但卖到1.2元一斤的可能性非常低。要知道2019年的玉米总体质量比较差,因此市场的收储积极性降低,自身的底子不是太好,如何能高价?
当然玉米接下来还会持续低迷,能稳住1元就不错了,主要是受这些影响。
1、养殖需求弱
从近期的行情来看,养殖企业对玉米的需求较低,不少中下游企业的饲料存量高,但养殖的需求较弱。毕竟我国的养猪还在恢复阶段,而生猪的补栏周期比较长,因此不可能像鸡鸭那样快速的恢复。
而鸡鸭的喂养量也在下跌中,就算是恢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现在问题是,鸡苗飙升到5元,挡住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步子。
特种养殖因受政策影响只能关停,对玉米的需求会再次减弱。
2、进口影响
因受到前段时间的运输受阻,进口的玉米迟迟没放舱,但预计接下来会大批到达港口,这样的话也会让市场的量增加,从而进一步的抑制玉米行情。
3、深加工企业压价
目前玉米需求最多的就是提炼出医用酒精,不过企业对玉米价格进行压价,主要还因农民手里没有贩卖的量太多了,因此才影响了整体的市场。
总的来说,在玉米供应量充足、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玉米价格能保住1元就不错了,别想着1.2元大关了,玉米放置时间长了,还会发霉,题主要小心!
你一定要开拓视野,在价格上大做文章,才能不负你对五万斤玉米的期望。
建议你对这五万斤玉米进行深加工,这样的话它的价值会提高很多很多。
一,做玉米淀粉,二,爆米花,三,玉米糕,四,做味精,五,食用酒精,六,蒸酒,,,,。这样你在这五万斤玉米上头,就爆发了!弄得好,完全可以在北京三环内买一套大房子。
今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原因,造成了农民手中的玉米非常的多。去年秋季我国新玉米总产量在2.6亿吨左右,而市场上成交量目前预计在6000万吨左右,农民手中的玉米还有2亿吨左右。今天的玉米的市场行情总体上来说有所下滑,平均每吨下跌了1.95元左右,全国玉米的平均价格为0.997元每斤,最高的玉米价格为云南地区平均为1.14元每斤,最低的为内蒙古地区的玉米价格平均为0.94元每斤。
今年的玉米价格平均比年前每斤上涨了0.1元左右,主要是因为一层的原因使得农民手中的玉米没有办法卖出来,以至于留在农民的手中了。这也使得养殖场缺少了饲料或者是粮食,特别是玉米的缺少量非常的大,甚至造成了某些养殖场出现了因为缺粮或者缺饲料的原因而出现死亡的现象。2月7日我国曾经上市场上投放了296万吨的玉米,缓解了市场玉米需求量。
但从2月17日我国取消了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也由于冠状病毒疫情减弱的原因,除了湖北地区,现在其他省份的已经逐渐好转,并且恢复了所有的交通,但是农村依旧是限制着未来的车辆和人员进入农村。尽管我国目前鼓励所有的企业或者是商贩,解决农民的农产品的滞留问题,实行了一路绿灯的运输方式,但是对于农民手中的玉米还是不能够解决。因为我国玉米种植的主产区域在内蒙古以及东北地区,北方地区由于目前大雪覆盖大地,也使得玉米的运输增加了难度,更何况黑龙江地区的疫情还在严格的管控中。
在从目前我国库存量来看,目前储备粮还有5000多万吨,在等着疫情过后准备拍卖。这方面也会打压疫情过后的玉米价格至少能够影响玉米价格的行情上涨。当然疫情过后,外国的玉米会陆续的向我国进口,因为我国才是玉米的消费大国,主要原因是我国养殖规模非常的庞大。加上近两年玉米的工业加工使用量增加,也使得我国玉米需求量增加。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国外的玉米进口量,毕竟国外的玉米比我国的玉米价格每吨要低30~50元每吨。
总之,对于题主手中有5万斤玉米,想等到7月份再出售,而且等到价格在1.2元每斤的时候出售,对于这种想法今年应该不能够实现。尽管非洲蝗虫灾害影响了北非西亚以及南亚几个国家的玉米的产量,但从总体上来说,世界的玉米种粮食产量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而且我国的玉米的总产量也不应该受到影响。玉米的主要用途是作为饲料使用,对于人类的粮食消费量是不影响的,所以玉米的后期行情以稳为主,价格小幅度的上涨。尽管我国目前的养殖行情非常的好,而且又实行大豆进行计划,这些因素对于我国玉米种植户总体上来说影响不大,因为目前种植玉米的每亩收入还是比大豆要高。
春节过年期间猪价还会涨吗?
上周行情回顾—震荡上涨
上周(12月19日至12月25日)是2016年12月份第3周,智农通APP·行 情宝数据显示,全国生猪价格处于震荡状态,周末两日出现上涨。截至12月2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7.24元/公斤,相比前一周同期上涨0.1元/公斤,比上月同期上涨0.5元/公斤。
数据来源:智农通APP·行情宝
智农通APP·行情 宝数据显示,上周全国外三元猪价北方小幅反弹,南方弱稳。截至周末,各主要地区价格变动及主流价格区间见下图:
总体来看,全国生猪价格整体涨势缓慢,上周冬至节气并未给猪市带来有效提振,截至上周,四季度的最高价出现在12月14日,之后近一周猪价开始持续下跌,直至冬至前后猪价震荡持稳,即冬至前一周猪价不涨反跌,冬至日反而成为短期的“坑底”。
数据来源:智农通APP·行情宝
猪肉价格冲高回落,上涨动力不足
上周全国批发市场猪肉平均批发价处于高位震荡,上周相比之前一周下跌0.1元/公斤,相比去年上涨0.16元/公斤。从下半年猪肉批发价格走势来看,猪肉供应量基本恢复,供需局势与去年几乎处在同一水平。
北方某大型批发市场数据显示,上周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呈冲高回落态势,下跌后的价格比之前一周同期略高。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相比之前一周增加4.9%,比上月同期增加7.1%。据批发市场了解,上周部分地区雾霾天气影响了生猪的收购及运输,屠企上调白条肉出厂价,天气影响结束后,肉价即出现回落。
从猪肉销售数据来看,行情宝坚持上周的观点:
1、屠企的压价策略使部分压栏生猪出栏,市场短期供应偏紧;
2、猪肉价格上涨的动力不足,目前主要由猪价带动。
下半年生猪供应恢复,几与去年持平
2016年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913万头,相比10月增加6.78%,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1%。
屠宰数据也印证了行情宝上面的分析,下半年生猪供应相比去年基本持平,甚至略有增加。这意味着未来猪价上涨的幅度有限。
11月正式进入消费旺季,消费量提升的同时也是出栏的高峰期,12月-1月出栏量同比并不会少多少,价格的缓慢上涨、短期震荡总的来说对猪市还是有好处的,会有效减少集中出栏的风险。
行情宝本周观点
本周供需端因素变化情况:
供应端:总体来说,生猪供应相比上半年明显增加,与去年基本持平。短期如上周分析,屠企压价成功逼出部分压栏大猪,一定程度缓解了需求端的压力,使市场生猪供应出现趋紧局面。上周末开始,部分地方反映说缺猪,一些收猪人也开始活跃起来,主动联系寻找猪源。
需求端:冬至已过,本周将迎来元旦。但今年的节日对猪肉消费的提振都屡次让人们失望,节前屠企如果备货也就在这几天,预计备货量不大。
不确定性因素:天气、进口肉。11月进口猪肉数量再次增加。
综合来看,行情宝预计,屠企采购困难将会促使猪价出现稳中有涨的态势,短期猪市呈供应偏紧局面。据春节还有1个月,仍有许多养殖户处于观望中。冬季猪价的慢涨短震荡,有效减弱了集中抛售的风险,未来猪市持续上涨的概率较大,但预计涨幅不会太高,且仍会出现短期震荡。
最后,各位养猪的朋友们,要是觉得我们的美女分析师写的不错,可以点击右上方按钮分享给朋友哦,顺便拉到文章末尾点击大拇指送个~\(≧▽≦)/~赞哦!
(来源:智农通APP行情宝,作者:夏晨丰)
布瑞克观点春节前猪价仍有一波反弹,但空间相对有限。布瑞克观点当前猪价仍处于大周期下跌趋势中,不排除2018年3-4月份猪价跌至6元/斤左右水平。但即使2011年中至2015年出的大周期下跌,猪价仍出现阶段性上涨过程。猪价上涨一般伴随这两种情况,一种是猪少了,另外一种是猪肉消费好了,12-1月属于猪肉消费旺季,布瑞克观点今年12-1月猪价仍又反弹要求,但空间相对较小,预计高点为7.5元/斤,如果出现寒冬或者大疫情,不排除阶段性反弹8元/斤,但不要对春节行情太大期望。养殖不要过度赌价格,这样很容易造成过度压栏,价格上涨时候不愿意出栏,价格大幅下跌时候,心理承受不了了再恐慌性出栏,盈利幅度大幅缩水。
按照现在7元/斤,玉米、豆粕、饲料价格偏低,40斤小猪养到250斤左右,饲料成本在800元/头附近,仔猪价格在600元/头,加上部分的防疫费用,不算人工、猪场折旧等,大概仍又350-450元/头盈利,仍属于正常盈利水平,猪价经历了9月末10月份下跌后,11月份有望逐步企稳,11月中下旬至12月末预计全国生猪价格在7-7.2元/斤,养殖仍有较好利润,猪价上涨虽然能带来更好利润,但日常管理,降低生猪养殖成本也极为重要,平常心对待猪价涨跌,不要在行业利润暴利时候大幅扩种产能,不断提高养殖及过程管理水平,方能在养殖过程获得持久的利润。
这问题问的,这几个回答的,先问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市场行情吗,就在这说猪价涨不涨,随便在几个网站搜点信息,就发出来,这是对网民的尊重吗?行情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涨不涨得看卖猪的多不多,有没有外来的猪肉进市场。
不要为了曝光率就在网上瞎评论,你要知道,你写的东西在一些不懂得判断真假的网友看到会信以为真的。希望朋友们,有点良心,养猪的都是农民,都不容易,别因为你们的曝光率而影响了他们的收成!!!
“随着近期南方地区生猪供求关系持续好转,预计在明年春节前,我市猪肉销售价格稳中有降。”12月12日,市水产畜牧养殖业协会会长黄华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今年1至10月,猪肉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但记者近日走访市区各集贸市场了解到,从11月开始,猪肉价格开始回调,基本稳定在每公斤24元至32元,排骨价格为每公斤46元。市物价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第四季度猪肉价格与前一季度相比,平均每月保持3个百分点的降价幅度。
黄华祯介绍,“猪周期”通常为“三年一轮回”,其间相继经过“肉价上涨-生猪养殖规模扩大供应增加-肉价下跌-生猪养殖规模缩小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的阶段。得益于国家生猪进口政策调整和各地“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产业扶贫开发,南方地区今冬明春的生猪供应量有所增加,推动市场猪肉价格回调。目前,“猪周期”进入到肉价下跌环节,且随着进口猪肉数量不断增多,往后猪肉市场售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我市肉猪以供应本地市场为主,猪肉价格回调得益于生猪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和生猪新型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市农业委员会畜牧与饲料科相关负责人分析说。据介绍,今年各级农业畜牧积极推广生猪高架网床现代生态养殖模式,并应用微生物核心技术的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以及“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相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从源头有效控制了规模猪场养殖污染源,既保护环境,也降低了生猪患病率及猪场运营成本。同时,各地还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生产组织形式,龙头企业与农户和贫困户签订代养合同,整合养殖资源,使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实现双赢,逐步推动生猪养殖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看了12月.12曰‘聚惠猿’对生猪市场价的评论,所议从四方面剖析,非常中恳。但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一概而论,特别是生猪市场,价格总是随需求而波动。玉米价格与去年的同期相比降10%,而出栏猪及仔猪价格11一12月对比前两月略有下降,但近新年的一周内,滇东北出现了反弹。据市场观察,昭通的镇雄、大关、彝良、巧家,曲靖的罗平、宣威、会泽等地,价格在这一周内都差不多上浮,肥猪在9一10.5元/斤,仔猪在14.5一16元/斤之间,分析原因有:一、多数散养户看到饲料、玉米价下调,预测生猪可能降价,不敢养;二、由于仔猪高,买了不划算;三;需求量超过了供应量;四、外地的猪进来的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昭通今日猪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昭通今日猪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