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九月份生猪价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九月份生猪价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几天猪肉价格又开始上涨了,2022春节会不会又到三十多?
最近,猪肉价格稳中上涨,每斤价格十元左右,个人认为 ,这也属于正常现象。今年,猪肉价每斤降到6、7元一斤,养猪场赔钱,都不够猪🐷饲料钱,还不算买小猪钱,人工费更不能算了。好在有去年猪肉价贵的时候,存下的家底子。否则,养猪的人损失大了去了。
今年初,一头小猪最贵卖到1000多元,后来最便宜时十几元,价格波动太大 ,养猪场赔钱,就可能少养猪,或者是不再喂养猪,物以稀为贵,就会造成市场上猪肉价涨。
十月份的时候,市场上曾一度出现,菠菜比猪肉都贵的非正常现象,由于连续下雨,造成菠菜生长慢,市场上没有菠菜可买,价格才出现异常。菠菜价贵,可以不吃,或者少吃,对老百姓影响不大。
可是,相比之下,猪肉是必需品。特别是冬天到了,天气冷了,农村里地里种上麦,开始猫冬农闲了。没事,干啥呢?包饺子,猪肉白菜馅,猪肉芹菜馅,有猪肉啥都好吃,没有猪肉啥味没有啊。猪肉炖粉条是北方人的最爱,萝卜炖肉也是百姓家常菜。猪肉是百姓餐桌的必需品。
所以,猪肉价格回归到正常,养猪场能赚的钱,可以继续坚持饲养猪。喜欢吃猪肉的人,能吃得起,餐桌上不能断了肉。估计价格每斤涨到13、14元,很有可能。再涨到去年价格可能性不大,因为国家已经宏观调控,养猪场供应也很稳定,不会发生猪肉价格很大的波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今天猪价|全国生猪价格强势反弹,市场一片红彤彤,可以持续吗?
猪肉价格必然是周期性的,由供需关系决定一个时期价格上涨还是下降。
如果养猪的人少了吃肉的人不够吃价格自然上涨,价格涨的很高好多人决定是个机会,都去养猪,等这批小猪涨成宰杀以后市面上的猪肉又多了,吃肉的人就那么多肉多了价格自然又下跌了。如此反复一个又一个轮回。
如果长期养猪那还能干,涨了多赚点跌了少赚点,如果投机注意想干一票赚点就走我劝你还是算了,养猪的水太深容易掉进去出不来了。
中国生猪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生猪是指种猪、商品猪、仔猪等的统称。生猪养殖是经过种猪繁育、仔猪育肥等一系列培育和繁殖直到商品肉猪的过程。
从生猪养殖周期来看,新生母猪至生猪出栏一般要经历18个月的时间。母猪出生后一般育肥4个月成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育肥4个月成为能繁母猪。而后,能繁母猪妊娠4个月生出仔猪,仔猪育肥6个月成为生猪后即可出栏。
2015年至2018年生猪年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以及部分地区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及出栏数量产生较大程度的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出栏54419万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好转。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1%;出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37%。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中国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均为43057万头。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41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含95%和105%两个临界值)为绿色区域,表示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含90%和110%两个临界值)为黄色区域,表示产能大幅波动(减少/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为红色区域,表示产能过度波动(减少/增加)。
截至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5.59%。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区间,能繁母猪产能仍需去化。
猪粮比价波动下降
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0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但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
根据中国种猪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22个省市猪粮比价格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从2021年1月1日的13.67下降至2022年12月23日的5.77。2021年以来,国内猪价回落,饲料成本攀升,猪粮比价大幅下跌。生猪养殖企业利润缩水,亏损风险加大,养殖户补栏意愿再次下降。2022年国内生猪市场产生“猪贱伤农”问题,生猪产能被破坏后导致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和猪肉进口增加。如何破解“猪周期”给猪肉市场供给及猪肉贸易的稳定造成的破坏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生猪平均价格波动下降
根据中国种猪信息网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整体呈波动下降的发展趋势。2021年1月起,受生猪存栏恢复、出栏增长、消费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快速下跌,最大跌幅超七成。虽然10-11月由于季节性因素小幅反弹,但2022年初冬季疫情的反复又使各地加大了封控的力度,猪肉需求减少,生猪价格进一步回落。2022年3月-10月,中国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2022年10月21达到28.32元/千克。之后不断下跌,2022年12月23日,跌至16.97元/千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楼主你好,猪肉稳中有升,估计春节前都会持续,我这里的五花肉卖28每斤,前夹肉,后座肉便宜的也要18元每斤,猪肉上涨了,想降到原来的位置,可能性机会没有了[捂脸]
猪价跌跌不休,猪肉价格却逆风上涨,谁是“元凶”?
元凶就是疫情,这几年疫情肆虐,各地的静默、管控此起彼伏,这对于物流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快递物流指数持续波动下降、
物流不通畅,养猪的卖不出去能猪价能不跌吗?终端供应不足,猪肉价格能不涨吗?
猪价跌跌不休,猪肉价格却逆风上涨,谁是“元凶”?
自从今年11月4日政府投放了第七批中央储备猪肉以后,养猪人恐慌心理加剧,肥猪大量出栏,市场肥猪价格应声下跌,到现在生猪价格连续的回落,回升时间少,下降时间多,从每斤14元左右持续下跌到现在的11元左右,但是农贸市场中销售的猪肉价格却逆风上涨,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农贸市场猪肉价格的确定是根据市场猪肉供求状况来确定的,如果今天农贸市场猪肉零售商批发的白条猪多了,购买者寥寥无几,那么零售商就会根据当天的实际情况降低猪肉的销售价格。如果进货少了,购买者很多,猪肉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那么猪肉零售商就会调整销售价格涨价。由于是市场经济,猪肉零售价格是由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的,但是也不能排除价格垄断,本世纪农贸市场的物价是由零售商来确定,现在腌腊季节到来、元旦和春节期间,猪肉价格是会上涨的,也就是“畜产品销售价格是逢节必涨”规律,在腌腊季节到来、元旦和春节期间,猪肉消费量会大幅度增加,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要到集市上割点猪肉,炒两个可口的小炒,一家人在一起过节。每到这个季节,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都会共同哄抬物价,大幅度涨价。市场肥猪价格已经下跌了二十天多,肥猪价从每斤14元左右持续下跌到11元左右,而农贸市场上销售的猪肉仍然在每斤20元以上的高价位上运行。超市销售的猪肉除了中央储备冻猪肉便宜外,新鲜猪肉价格仍然高价销售,没有降价的迹象,我们这里超市销售的黑毛猪五花肉二十天前每斤25.80元,今天仍然是这个价,市场肥猪价下跌,农贸市场销售的猪肉应该同时下降才对,但是实际上是不协调的,这是为什么呢?谁是“元凶”?
现在主要是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价格垄断造成的,一个地方只有一家屠宰场,很容易形成垄断,压价收购养猪人的肥猪,抬高白条猪的销售价格,现在大多数规模养猪企业都是繁殖、饲料、肥猪养殖和屠宰销售形成了一条龙的生产,无论仔猪价格、饲料价格波动都不会受到影响。而深受影响的是散养户,只要仔猪价格、饲料价格的变化都会受到影响,吃亏的仍然是散养户和消费者。自古以来,农贸市场销售商品的商人有一个传统习惯,就是跟涨不跟跌,也就是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已经对价格进行垄断造成的。具体来说就是肥猪价格下跌,猪肉价仍然继续上涨,并且是涨价容易下跌难。如上一次猪价格周期的初期国,内发生了猪肉价格暴涨,2019年6月份国内猪肉价格暴涨,每斤猪肉销售价格从7元左右暴涨超过45元,价格翻了6番.猪肉的后续产业(早餐店、餐饮业)价格随着猪肉价格的暴涨而暴涨,到现在猪肉价格早已经从每斤超过45元下降到20元左右了,但是这些后续产业仍然维持原来的价格,价不跌,量不增,价格长期维持原来的高价,价格下跌的非常少。这主要是销售端被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垄断了,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一般都是在肥猪涨价时,屠宰场销售的白条猪立即涨价,猪肉零售商也是立竿见影立即涨价,因为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是一个稳赚不赔的行业,他们不会做亏本生意的。如果市场肥猪价格下降,他们仍然以肥猪购进时的高价进行销售,一般需要3—5天的过渡期才能逐渐降下来与市场肥猪价格相匹配。因此中央投放第七批储备猪肉后,农贸市场的猪肉价很难立即下降,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地就会降下来的,这是潜规律。如果市场肥猪价格下降,对不起了,农贸市场销售的猪肉价格原价不动,因此价格不变的根本原因就在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进行了价格垄断,在生猪生产销售这个链条上唯一只有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没有太大的风险,低进低出,高进高出。而风险最大的是散养户,这些散养户是单打独斗,面临饲料涨价、疫病感染、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等风险,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说明养殖端的风险是很大的,养猪是一年赚钱,三年亏本,上一次猪价格周期,养猪人从2021年年初就一直亏本,出栏一头肥猪亏本300元以上,直到政府启动肥猪收储启动后到6月底才开始进入盈利期,深度亏损长达一年半,谁看见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亏本呢?没有,他们是这个产业链条中最赚钱的行业,只赚不赔。
现在好在如果市场猪肉价格上涨过快过高时,政府就要出手调控市场猪肉价格,投放中央储备猪肉和进口猪肉来平抑高价的猪肉,使猪肉销售价格维持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因此,虽然在腌腊季节、元旦和春节期间猪肉价格会涨价,但是由于政府调控,导致猪肉价格不可能大幅度上涨,而是每斤价格在20元左右的范围内波动。
我之前就发文说过,猪价跌不跌,都不会影响肉价的上涨,不过我说得很含蓄。
还有一篇直接没过审,唉,就在这随便说说吧。
猪价是猪价,肉价是肉价,物流环节、检验检疫环节、宰杀环节、销售环节,多少张嘴指望这头猪奶他呢,所以落到我们嘴里的每一口猪肉,都得左加一毛,右加一块,能便宜下来才有鬼了。
再加上有些大户在幕后囤积居奇,哄抬肉价,不是猪价,是肉价,这个是可以炒的,具体方法也并不复杂,详见河南几家大厂,我就不说名道姓了,有兴趣的研究一下就明白了。
说起猪肉的价格还要从历史说起,咱们短话长说一次,您耐心看完!
猪的历史可追溯到四千万年前,化石表明这个时期野生猪就已经在欧洲和亚洲的森林和沼泽中游荡了。中国大约在公元前四千九百年驯化了猪。一些专家声称,在西亚,公元前七千到六千年到公元前一千五百年,欧洲才开始养猪。
犹太人的宗教法在公元前一千年以前禁止吃猪肉,因为他们相信猪吃垃圾后就不干净,而且血有疾病,容易感染血毛虫病。因为他们吃的猪肉煮得不好,不要忘记猪,不像牛,养护骆驼那样适合游牧文化。
早期的基督徒也不吃猪肉,但到公元五十年左右,这些限制就放宽了穆罕默德禁止食用猪肉,导致中东和西亚的猪肉数量严重下降。到了十五世纪的欧洲。北方的凯尔特人饲养了体型庞大、肌肉发达的猪,而在南欧,伊比利亚人则培育出体型较小的猪油型猪。这个时期,所有的猪都是深色的,在伊莎贝拉女王的坚持下,克里斯托夫哥伦布于一四九三年带着八头猪前往古巴,他们生命力很强,可以在航行中生存下来。如果需要,他们还能提供紧急的食物来源。
但是赫尔南多德索托是真正的美国猪肉工业之父,他于一五三九年把美国第一批十三头猪带到了佛罗里达州坦帕湾。当地人不仅把猪当做新鲜的肉吃,而且还把它当做咸肉和腌肉吃。三年后,德索托去世时,他原来养的十三头猪已经长大了七百头。二战后美国的猪肉工业已经开始了。大量的土地和玉米饲料加上工业规模化养殖,使得美国一举成为猪肉出口和消费大国。
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秦时期均已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设施。不过时至今日中国还没有规模化养殖,更别谈工业化了,还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养猪,尤其是南方山区,农户基本上是一家一头,杀了过年时候吃,其称之为年猪!
中国规模化养猪目前上市企业有三家,在这里就不提品牌名字了,他们已经基本上满足猪肉的日常需求,不过中国猪肉组成部分,是农户,企业,和进口。今年由于口罩原因,进口冷冻猪肉已经基本上停止了,消费之前进口的猪肉,目前属于吃老本;数据统计,农户散养也处于停止状态,难以有增量,不过企业养猪由于国家近几年的大力鼓励,处于增量状态,出栏量节节高升,不过由于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增加,所以反应到猪肉价格上也就逆风而上了!
总的来说猪价是农户和国家储备肉跌跌不休,企业的猪肉价格在上涨!至于谁是元凶,我想你看完文章,你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养蚕的穿不起丝织品,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你说谁是元凶,就是市场跟价格的规律是元凶,猪肉价格逆风上涨是因为调控的原因,但是并没有太过于夸张,只是目前并没有出现前几年的那种情况,跟牛肉一样的价格时代不知道会不会再次来临的。
中间商的差价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是追求比较高的利润的,那就比较尴尬了。其实市场就是这么回事,任何在合理范围内的利润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任何人做事情都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但是如果是损人利己的利益,那就是不够道义了。
养猪的人不挣钱也不可能,只不过没有前几年那么挣钱了,前几年的时候一年挣几十万的人还是不少的,毕竟从实际情况来看是这个样子的。生活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记住挣大钱的永远是背后操盘的人,剩下的就只能够是韭菜,这就是最大的规律,二八定理了解一下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九月份生猪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九月份生猪价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