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天还没亮,三门县健跳镇白岩前村的书友家庭农场里,负责人张书友就和工人一起忙开了。最近,农场首殖的2.5万羽肉鸡到了出栏的日子。抓鸡、装笼、打包上车成了他这几天的主要工作。
在张书友的家庭农场里,有两个醒目的肉鸡养殖棚。和一般的塑料大棚不同,张书友的养殖棚每个占地达1100平方米,外面蒙着绿色的PE膜,主体结构为钢制框架,装有大型换气扇,棚内设有送料送水传输带。整套系统由控制室的环控器控制。
得益于整套系统的高效自动化,平时张书友一个人打理着两个棚里的2.5万羽肉鸡。
“送料送水还有棚内的通风调温都靠机器。只有在鸡进出栏时需要找工人帮忙。”趁着忙碌间隙,张书友和记者算了笔账,“公司统一回收,每只鸡平均毛利约3元。一批肉鸡的养殖周期约75天,一年可以养殖4批。一年下来毛利润可达30万元。”
张书友口中的公司,是三门县引进的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华”)。该公司是国内从事畜禽生产、种畜禽经营养殖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自1997年开展家禽养殖业务,积累了丰富的家禽育种、养殖、销售经验,去年实现出栏4.3亿羽。
针对该县肉鸡产业以散户养殖为主,养殖周期长、效益低、风险大的现状,三门县决定通过招大引强,培育带动力强、产业发展前景优的项目,加快肉鸡产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程度,带动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型。
去年9月,在三门县农业农村局的积极服务和招引下,三门县引进立华牧业有限公司、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两家现代化肉鸡养殖公司,推行肉鸡标准化养殖项目,实行“公司+农户”为合作形式,实行统一供种、供料、供技术、供回收等“八个统一”管理模式。
“对于合作农户新建标准化养殖棚,公司按照建棚面积给予相应的现金补贴,大大降低了农户的前期投入。”立华三门分点负责人薛小磊介绍,“张书友的家庭农场是三门首个建成投产的试点。”
除了“公司+农户”模式,目前,三门县还积极探索实施“公司+村集体”模式。由农业农村部门提供扶贫资金,立华公司提供建棚补贴,村集体提供土地,三方合作建设标准化养殖棚。建成后返租给立华公司经营或由村集体出租经营,村集体可获得养殖棚租金收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该县珠岙镇云涧村和浦坝港六村正有序推进该模式。
“目前投产的标准化养殖棚只是肉鸡全产业链项目的初期阶段。”三门县畜牧兽医所副所长陈华君介绍,“计划到2027年,三门将建设标准棚450个,肉鸡年出栏1500万羽,同时,完善前端饲料加工和后端肉鸡深加工环节。届时,畜牧业产值预计增加4亿元,较目前的4.1亿元年产值,实现翻一番。”
(来源:台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