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又称网状淋巴管炎,主要是由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细微损伤侵入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临床表现
该病好发于机体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如具有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人群;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 慢性湿疹均可诱发本病。
1、发病急剧,常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出疹后症状可持续存在。
2、好发于颜面及小腿。
3、皮肤损害典型损害为鲜红、触痛、灼热和边界清楚的硬肿性红斑。红肿处可出现水疱、大疱、脓疱或坏疽。也可在原发损害处屡次发作(复发性丹毒)。
4、多次复发者,淋巴管受阻时,日久可形成橡皮肿,多见于小腿。
5、局部淋巴结肿大。
6、常可发现致病的原发灶,如小腿常见足癣,面部常见鼻腔粘膜损害。
治疗
1、预防: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积极防治足癣及鼻炎等病灶
2、系统治疗: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
3、局部治疗:患肢抬高,皮损表面可外用各种抗菌药物。加压治疗可减轻淋巴水肿,有助于预防复发。可辅以物理疗法,如窄波紫外线照射等。
4、外科疗法:对以上治疗方案无效的持续性硬性水肿,可推荐用整形外科治疗。
5、中医治疗:中医在治疗丹毒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内治以解毒、和营、利湿、消肿为治则,随症加减。外治多用金黄散配合马黄酊外敷、复方黄柏液湿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肿胀明显者加冰硝散,亦可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水煎剂外洗。同时,火针刺络放血的治疗方法,可以释放出淋巴液及血液,减轻了局部淋巴管的压力,促进淋巴回流,刺其皮而不伤其肉,使火热毒邪外散,引热外达,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