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饲养管理
2隔离饲养
①新引进种猪放在隔离舍或相对独立的栏舍饲养40天以上。
②猪场有呼吸道病发生时,应将症状较重的猪放在相对隔离的栏舍(病猪栏)单独饲养,该淘汰的应及时淘汰。
3全进全出
①产房、保育舍应采取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每批猪转出后空栏时,彻底地清洗及进行地面、空气消毒。空置3-5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②严禁上一批病弱仔寄养到下一批产房或保育舍。
4饲养密度
呼吸道病的发生与饲养密度密切相关。可参照下表确定猪的饲养密度。如条件差,密度应低一些。
表1 猪的饲养密度
5通风和温度控制
1) 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做好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温工作,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要太大。
2) 注意门窗的开关,采用适当的通风措施,做到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
3) 各类型猪的最佳温度与推荐的适宜温度见表2(供参考)。
4) 具体参见冬季防寒保温综合措施、夏天防暑降温综合措施。
表2:各类型猪的最佳温度与推荐的适宜温度
6卫生消毒工作
①保持猪舍内的清洁,及时清除粪尿及污物。同时做好猪舍周围环境、排粪(水)沟的卫生工作。
②注意消毒液配制浓度。空间消毒应使用高压喷枪,雾化程度应合乎要求。其他按《生产管理手册》进行。
7转栏与混群
①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及其他各种应激因素。
②仔猪平均23-25日龄断奶,1次性断奶,不换圈、不换料。断奶后仔猪继续在产房饲养3~7天后再转入保育舍。
免疫接种
1) 按《种猪场猪群免疫程序》接种伪狂犬、猪瘟苗、肺疫A苗、支原体肺炎疫苗。
2) 肺疫A苗为CA株活菌苗,注射疫苗前1周和注射疫苗后1周不得使用抗菌药物。
3) 因疾病、妊娠而未按计划接种的猪应做好登记,病愈或安全期时适时进行补打。
策略性投药防疫计划
1、妊娠母猪
使用药物:强力霉素
用量:混饲或饮水,300ppm(1头1g左右)。
用药时间:产前10天、产后10天,仔猪断奶后7天。
2、出生仔猪及哺乳仔猪
①出生后2天内,鼻腔喷雾丁胺卡那霉素。
②9天龄、16天龄、23天龄鼻内喷雾磺胺药物。
3、保育猪、育肥猪及后备猪
①保育舍(或以后原种场扩繁群)
使用药物:“酒石酸泰万菌素+SM2-Na”
用量与用法:混饲或饮水,“110ppm+110ppm”
用药时间:断奶后2周
②生长舍(或以后原种场扩繁群)
使用药物:“酒石酸泰乐菌素+SM2-Na”
用量与用法:混饲或饮水,“110ppm+110ppm”
用药时间:调入生长舍第1-2周,调离其他商品场前1周。
③后备猪(其他商品场)
引进后第1周用强力霉素300ppm混料,1头1g左右。以后从5月龄开始到配种前,每个月使用7天。
药物治疗措施
1、本公司各猪场已发生的呼吸道病有支原体性肺炎(喘气病)、胸膜肺炎、萎鼻、PRRS等,且多数存在混合感染。对无把握病例,应及时与猪病室联系。
2、治疗时,应坚持治疗药物与预防药物相分开。推荐的治疗药物有:
①注射用药:丁胺卡那霉素、盐酸土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
磺胺注射液、阿莫西林。
②混料或饮水用药:利高霉素、泰万菌素+金霉素、泰乐菌素+SM2-Na(商品场)、罗红霉素。
3、坚持个别治疗与全群投药相结合
呼吸道病发生时,对症状严重的猪实行肌注或喷鼻个别治疗,全群猪应进行混饲或饮水投药,症状消失后,应继续使用1个疗程,以防复发。
4、若本场呼吸道病普遍且较为严重,应以一定的间隔短期用药,如5天用药,7天停药的方式间隔用药,可降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