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家禽生长和生产的最佳季节,也是鸡群最易发生疫病的季节;春天是禽类大规模迁徙的季节,也是新城疫、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极易爆发的季节,因此,做好鸡群春季防疫工作,是每个养鸡场都要做好鸡群防疫工作,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今日本版将向广大养鸡户介绍春季鸡易得疫病及防治方法。一定要做好预防
常见鸡疫病及防治
新城疫病
鸡新城疫情是由新城疫情病毒引起的鸡和多种禽类急性高接触性传染病。鸡群发病后没有特效药物治疗,重要的是预防,特别是选择有效的疫苗进行科学免疫。疫苗有两类:
活毒疫苗。有Ⅰ、Ⅱ、Ⅲ、Ⅳ系,其中Ⅱ、Ⅲ、Ⅳ系属弱毒苗,不会引起严重反应,常用的Ⅳ系,采用滴鼻或点眼方式进行免疫。I系毒力强,使用后容易引起重大反应,但免疫力持续,主要用于1月龄以上再次免疫的成年鸡和疾病严重流行的地区。
灭活苗。灭活苗产生抗体慢,但抗体效率高,持续时间长,主要用于疫情地区加强免疫或蛋鸡产前免疫,采用注射方式进行。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根据抗体血凝抑效率监测结果确定免疫的最佳时间。孵化后,抽取0.5%鸡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计算对数平均值。首免时间=4.5×(1日龄血凝抑制抗体对数值-4)+5。平时应待抗体效价降到1∶32时进行免疫。在免疫后10-14天的抽检中,抗体效价比免疫前提高2个滴度方认为免疫成功,否则重新免疫。
发病后,应采取紧急免疫措施,看鸡的日龄大小,分别用iv系疫苗的倍量点眼和饮用水,产蛋鸡适合用iv系疫苗饮用水,以免发生应激反应。病鸡应尽量避免接种I系疫苗,以免针头传播强毒造成大量死亡。
法氏囊病
法氏囊病是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年鸡免疫中枢器官的急性、高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建立合理的免疫规划,做好预防是关键。一般鸡12-14日龄饮水免疫一次,26-28日龄再免疫一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感染后,该病毒在鸡舍存在的时间很长。因此,空鸡舍的清洁消毒应彻底,加强隔离措施,严格限制人员进出鸡舍,禁止串行。
鸡发病后,首先要检查舍温是否符合要求,空气流通情况,鸡密度。在饲料中增加倍量的多维素。对发病初期的病鸡和尚未发病的同群鸡均采用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一般取得良好效果。如果需要抗生素治疗,请联系当地兽医。
鸡痘
鸡痘病是鸡的急性、高接触性病毒性疾病。病原是鸡痘病毒。
预防接种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选择目前最常用的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采用刺种接种方法,用注射针蘸药水,在翅膀内侧翼膜无血管刺穿。接种后4-6天进行抽样检查,80%以上的鸡在接种部位发病,刚出现病鸡时,可以紧急接种疫苗。目前对鸡痘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可剥除结痂,伤口涂擦紫药水或碘酊。口咽部位可用镊子除去假膜,涂碘甘油,眼部肿胀者,可用2%硼酸溶液洗净,再滴1-2滴环丙沙星眼药水。大量发病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使用红霉素200mg/L,饮用水3~4天,但需要注意停药期。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主要有鸡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类型,分别引起鸡痢、鸡伤寒、鸡副伤寒等疾病。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尽量从纯化鸡场引进雏鸡,或将种鸡场种蛋及孵化过程严格消毒。
雏鸡饲养严格按照饲养规程,控制鸡舍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消毒。
严格检疫饲料,避免沙门氏菌污染。
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抵抗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大肠杆菌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可由恶劣的环境条件和各种压力引起。日常鸡群管理应按规程执行,尽量避免对鸡的压力,鸡舍环境应通风干燥,避免氨气味过大。
用药需根据兽医指导,并严格登记。比较有效的抗生素有: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新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一周后更换药物,多种药物交替使用,禁止盲目使用。
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危害极大的肠道寄生性原虫病。
该病用氯苯胍、10%盐霉素钠、磺胺二甲氧嘧啶、马杜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由于球虫损伤了肠道黏膜及肠道内的菌群紊乱,因此常见继发大肠杆菌或者魏氏梭菌感染,抗虫药服用结束后,应立刻投喂有益菌(含双歧杆菌等微生态活菌制剂)+酸化剂(40kg饲料中添加200g柠檬酸)+复合维生素B适量混合饮水一周,抑制腐败菌、清除毒素及激活溃疡黏膜自我修复起到积极作用。如果条件允许,给鸡喂一些绿色饲料,增加肠道的膳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