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伪狂犬症状(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成功净化案例分析)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275

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再次在国内爆发流行,导致多数猪场损失惨重,成为继“猪无名高热病(蓝耳病)”和“仔猪流行性腹泻”之后又一个对养猪业影响较大的疾病。2012—2014年先后从全国20几个省(市、自治区)有关猪场送检的病料样品中检测出伪狂犬病毒野毒,部分猪场阳性率高达70%。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兽药研究室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湖南省猪伪狂犬病疫情得到了轻微控制,但2016年野毒阳性检出率又普遍升高,使得猪场很容易受到该病的感染,给控制和净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全球很多国家都已净化了猪伪狂犬病,但国内仍无强制性和统一性的净化计划。为了减少猪伪狂犬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及提高规模猪场养殖水平,猪伪狂犬病毒的净化迫在眉睫。本研究采取了检测—淘汰/分群隔离—免疫—检测—淘汰—净化的形式进行了循环式多层次总体净化方案,成功净化了湖南省一家猪伪狂犬野毒阳性场,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待检血清

将选择的3家猪场编号为A场、B场和C场,规模均为1千头基础母猪,总存栏数1万多头,均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无菌采集3家猪场净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血清样品,每份5 mL。采样猪包括种公猪、种母猪、育肥猪。

1.2 检测试剂

猪伪狂犬病毒gI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柱式病毒DNA提取试剂盒,购自北京天恩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反转录试剂盒(Thermo),购自长沙宝生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gE基因缺失),购自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灭活苗,购自海博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猪伪狂犬病毒检测

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根据检测试剂盒判定标准:S/N值≤0.6,样品判为阳性;0.6<S/N值≤0.7,样品判定为可疑,此时样品应进行重新测定;S/N值>0.7,样品判为阴性。

1.5 净化

1.5.1 净化原理 由于目前我国用于预防猪伪狂犬病的疫苗主要是gE基因缺失苗,该疫苗可以通过血清学方法区分免疫猪和自然感染猪,使用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gI抗体检测试剂盒便可检测出gE野毒抗体。

1.5.2 净化方案 实施前猪场gE野毒阳性率及感染情况调查从2013年开始,对312家猪场不同猪群进行不间断分阶段的血清学检测,统计其阳性率。然后选择3家规模及生产条件相近的gE阳性猪场,从2014年开始进行伪狂犬病净化方案的试行,3家猪场净化前均使用gE基因缺失活苗进行免疫,免疫程序为:育肥猪42日龄肌肉注射1头份/头;后备种猪145日龄肌肉注射1头份/头;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1头份/头;经产种猪每年的4,10月中旬肌肉注射1头份/头。

1.5.3 净化方案实施 1)对PCR检测gE为阳性的猪场且血清学检测种猪群gE野毒阳性率小于10%的A场采用基因缺失灭活苗进行常规免疫,免疫程序见表1。然后每季度定期对所有种猪以及育肥猪群进行全群抽查(具体抗体监测时间见表2),检测gE阳性率,清除所有gE阳性及可疑的种猪,并对圈舍彻底消毒,空置,对于新购入的公猪及补充的后备母猪严格进行gE阳性检测,阳性猪一律不作为种用。

2)对于种猪群gE阳性率大于10%的B场采用基因缺失活苗进行常规免疫,免疫程序见表1。然后每半年定期对所有公猪、后备母猪以及其他猪群全群抽查(具体抗体监测时间见表2),检测gE阳性率,清除所有gE阳性及可疑的公猪,阳性母猪根据生产情况进行分步淘汰,无法立即淘汰的阳性母猪隔离饲养,新进公猪与后备种猪必须阴性才能留用。当种猪群gE野毒阳性率小于10%后,再按A场净化程序进行。

3)C场种猪群gE阳性率与B场差不多,商品猪采用基因缺失活苗和灭活苗轮流使用进行免疫,免疫程序见表1,其他净化程序和B场一致(具体抗体监测时间见表2)。

1.5.4 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做好消毒工作,特别是产房和新引进猪栏舍的消毒;同时做好灭鼠工作,猪场内严禁饲养其他动物,建立健全人工授精制度,减少公猪疾病的传播。

表1 净化措施实施后3家猪场的免疫程序

猪场伪狂犬症状(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成功净化案例分析)

表2 检测时间

猪场伪狂犬症状(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成功净化案例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净化前3家猪场抗体检测结果

净化措施实施前对3家猪场进行抽样检测,其中公猪群全部采集,其他猪群随机抽样。结果表明,A场、B场和C场种猪群的gE野毒阳性率分别为8.0%、20.4%、22.6%。结合猪场实际生产状况来看,在疫苗的控制下,暂时没有临床发病现象,但种猪带毒是一个隐性“杀手”,稍微管理不善,随时可引起临床发病,而且感染伪狂犬病毒猪只将终生带毒无法清除,再加上该病毒的垂直传播特性,对于种猪尤其是公猪来说,危害非常大,可将病毒传染给更多的后代仔猪,因此种猪群的净化极其重要。

2.2 净化方案实施后各阶段样品检测情况

从2014年开始对3家猪场进行采样检测,到2015年年底每个猪场共计检测5次。结果到2014年底,A场已经达到完全净化状态,公猪群在净化前检测出阳性猪只时便一次性淘汰,之后再没有出现阳性猪只,母猪群也在不断地淘汰阳性猪只和引进阴性后备猪,阳性率不断降低。在2014年12月份和2015年3月份连续2次的检测中均未发现阳性猪,可以判定净化成功。B、C两个场经过了2年净化,种猪群达到了全部阴性,但育肥舍还有部分阳性带毒猪,虽然未达到全部净化状态,但是gE阳性率在逐年下降,说明净化取得了明显成效。比较B、C两场中育肥猪的阳性率发现,同一时期C场育肥猪的阳性率明显低于B场,而种猪群的阳性率反而更高,初步怀疑是疫苗中基因缺失活苗和灭活苗交替使用的结果。

3 讨论

3.1 净化中免疫程序的合理化

据调查,本次选择的3家规模猪场在几年前原本是阴性场,因此猪群免疫次数较少,不够严谨,后来在没有严密的监测下出现了野毒阳性种群,使整个猪群感染了野毒,但在转变成阳性场后并没有改进免疫程序,致使整个猪场阳性率越来越高。2012年开始实行净化措施后,重新制订了免疫程序,增加了种猪群的免疫次数;育肥猪采取0天滴鼻打造受益一生的黏膜免疫,夯实第一道防线,避开了母源抗体干扰,同时减少了变异株感染;弱毒活苗和灭活苗交替使用,能显著提高中和抗体效价。从试验结果来看,A场得到了完全净化,B、C两个场种猪群暂时达到了全部阴性。三个场均取得了明显效果,说明此次净化措施是值得采纳的。

3.2 净化中疫苗应用的单一化

在同一猪场,应固定使用同种毒株的疫苗,以避免不同基因缺失疫苗毒株之间发生基因重组和毒力变异,从而导致持续感染,不能净化。

3.3 检测与淘汰隔离相结合,培养阴性种猪群,达到全群净化

结合实际生产,考虑到猪场效益,节约净化成本,野毒阳性率大于10%的猪场采取分步分阶段淘汰,坚决淘汰阳性公猪和一些阳性高胎次以及产子数低的母猪,隔离饲养其他阳性母猪;对于野毒阳性率小于10%的猪场,检测后直接一次性淘汰所有阳性种猪,引进阴性后备种猪,培养阴性健康的种猪群。做好免疫和生物安全措施,即使达到全群净化,也要定期做好监测工作。

3.4 落实好综合防控措施

犬猫类和鸟类均可携带伪狂犬病毒,是猪场伪狂犬病的传染源,因此场内要禁止饲养此类动物;每季度灭鼠1次,同时做好杀虫工作;每月进行栏舍消毒,通道、进出口、用具、车辆等每天消毒。猪群隔离分群饲养,实施空圈彻底消毒及“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措施,科学饲养管理猪群。同时饲喂优质的全价饲料,保证猪只的营养需求。


来 源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年06期下第131-133页,文章原题目:《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成功净化案例分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作者 | 王 慧 杨 俊 邱美珍

杜丽飞 李 杰 周望平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湖南鑫广安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 猪场伪狂犬症状 育肥猪伪狂犬病 简述种猪场伪狂犬病病的净化方案 猪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