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水产研究社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29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早期
1.主要气象灾害
低温阴雨,冰冻。
2.主要渔事建议
(1)选择连续晴好天气、气温和水温在5℃以上时放苗。蟹苗的放养要尽可能避开阴雨低温、冰冻天气。
放苗前,幼蟹最好要进行杀菌消毒,可用3%食盐水浸泡2~3分钟。如蟹苗经长途运输离水时间较长的话,一般不宜直接倒入养蟹池塘。
可先将蟹苗连同包装网袋放入水中浸泡,如此反复2~3次,每次间隔2~3分钟,使蟹苗适应养殖池塘水温后,再让其自由爬入水中。
放养时应注意全池均匀放养,不要集中在一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3月上旬结束放养。
(2)蟹苗放养以后,每天早晚各巡池一遍,观察幼蟹的生长及摄食情况,定期对养殖区水质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预防病害。
(3)及早开食,科学投喂。当水温上升到8℃以上时,螃蟹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因此,投饵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则,饵料要精细适口。
(4)防低温阴雨。气温在5℃以下或雨雪天气时,不能喂食。出现持续冰冻天气3天左右时会造成缺氧,应及时破冰增氧。
二、蜕壳生长期
1.主要气象灾害
高温、连阴雨、特大暴雨、特大干旱、大风、冰雹。
2.主要渔事建议
(1)3~5月培植水草,调节水质。
趁晴好天气,移栽和种植河蟹喜爱的水草,如伊乐藻、苦草等,注意对种植水草的保护,种植水草幼苗期,最好用网围起来,避免河蟹活动或投饵量少时,水草被河蟹带起或夹断。
特别要重视肥水和换水,多用氨基酸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在20~30厘米。
同时,加强病害防治,搞好水体消毒,增强河蟹体质及自身抗病能力,促进河蟹快速生长。
(2)6月进入梅雨季节后,池塘光照条件差,水体营养物质易缺乏,水质极易恶化;气压低,湿度大,容易造成缺氧,所以水质调控很重要。
勤开增氧机,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同时控制投饲量,做好病害预防。
(3)7~8月高温天气增加水深,降低水温,池塘水位最深处应保持在1.5米以上。保持池水新鲜,且溶解氧充足。水草面积保持在2/3左右。
(4)大风暴雨来临前,要加固网围设施和船桩;加固看护棚和养殖池埂;适当降低水位;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适当减少投饲料或不投饲。大风暴雨过后及时做好设施维修工作。
三、成熟期
1.主要气象灾害
高温、低温、连阴雨、寒潮、大风。
2.主要渔事建议
(1)根据气温、成蟹的大小和市场行情,适时捕捞,一般应在池水封冻前进行,一旦遇上寒潮来临,河蟹常会钻入池底或洞内,给捕捞带来很大困难。也可以雌雄分开到来年上市。
(2)科学合理投饵,在饵料投喂上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满足河蟹育肥增重、快速生长的需求,达到优质、高产、高效。
(3)防低温。寒潮、大风来临时,适当加深水位保持水温,并相应减少投饵量。
(4)防缺氧。温度高、气压低、连阴雨的天气,水体中溶解氧低,要增加水体对流,适当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体溶解氧。
温度高、气压低、连阴雨的天气,千万不要捕获暂养,造成河蟹缺氧死亡。
标签: 河蟹养殖常见问题和对策 河蟹生存环境 河蟹病害防治技术 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