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一、大蒜简介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的地下鳞茎。大蒜整棵植株具有强烈辛辣的蒜臭味,蒜头、蒜叶(青蒜或蒜苗)和花薹(蒜薹)均可作蔬菜食用,不仅可作调味料,而且可入药,是著名的食药两用植物。
大蒜鳞茎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聚糖和多糖类、另外还有脂肪、矿物质等。大蒜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如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肿瘤及抗病原微生物等,长期食用可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药理作用:
(1)具有广谱抗菌灭菌和消炎作用,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
其中活性成分大蒜素在医药上已用于临床;
(2)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大蒜中的含硫有机物等功能
成分不仅能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类在体内的合成,而且对肿癌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
(3)保护心血管系统:抗高血脂和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能活性和扩张血管产生降压作用;
(4)活化细胞,促进能量产生,加快新陈代谢,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等作用;
(5)保护肝脏调节血糖水平,降低血粘度、预防血栓。大蒜不仅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而且无过敏反应、无副作用、无毒性,已经成为重要的保健食品之一,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全国大蒜种植情况:
大蒜属于小作物,面积很小,但出口创汇第一。
全国大蒜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鲁豫苏冀,也就是以金乡为中心,以300公里为半径画圆,面积约600万亩。
山东主产区280万亩,主要集中在金乡县及其周边地区180、兰陵县25、莱芜区10、商河县10,另外平邑县、东昌府、冠县、斑鸠店和平度等也有种植。
河南主产区180万亩,主要集中在杞县60、中牟20、通许22、祥符18,另外,宁陵县、尉氏县、民权县、兰考县等均有种植。
江苏主产区120万亩,主要集中在邳州60、丰县22、贾汪12、射阳10,另外,铜山、新沂、大丰等均有种植。
河北主产区20万亩,主要集中在大名、馆陶、永年等县。
大蒜生物学基础
俗话说:人是气死的,花是浇死的,鱼是撑死的,这是因为不了解它的习性。有的农民群众不了解作物特性,缺乏经验和技能,每年总是作物越差越增加施肥量;作物没病不防病,有病就乱用药,结果步入了“越施肥越差,越打药越重”的恶性循环。
目前,大水漫灌、过量施肥、过量用药现象还相当普遍。要想做到节水灌溉、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就必须先了解作物的生物学基础。
1、大蒜植物学特性;
2、大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大蒜的组织结构特点
根
大蒜根系为弦线状须根,没有主根,发根部位在短缩茎周围,根系主要分布在5~25厘米的耕层中,属浅根性作物。须根上的根毛少,吸水力弱,所以喜湿,喜肥,不耐旱。
对于作物来说,根太重要了(嘴)抗病(健壮)、不早衰(吸收空间大)、皮厚、比重大(生育期延迟)。
叶
大蒜叶包括叶身和叶鞘两部分,叶表面有蜡质,具有耐旱特征;叶鞘呈圆筒形,着生在茎盘上,许多层叶鞘套在一起,形成直立的圆柱形秸秆,具有支撑和养分运输功能,又称“假茎”。叶片互生,对称排列。播种时应将蒜瓣的背腹连线与播种行的方向相平行,使叶片之间减少遮荫,接受更多的阳光,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蒜衣=叶鞘,有几片绿叶就有几重皮。
茎
通常所称的蒜头,植物学名词是鳞茎。构成鳞茎的各个蒜瓣,植物学名词叫鳞芽。
大蒜茎可以细分为真茎、假茎、鳞茎三种,但是假茎和鳞茎不是茎。真茎生长在地下短缩成盘状,称为盘茎,盘茎下部生根,上部生芽和叶,中央着生顶芽,在一定温度和光照条件下顶芽分化成花芽,然后伸长成蒜薹。在顶芽分化的同时,周围又分化出侧芽,这些侧芽就是蒜瓣的原始体,侧芽周围分化出叶子。当大蒜鳞茎长成后,在高温条件下,盘茎逐渐木栓化老化变硬,形成盘踵,盘踵具有阻止蒜瓣水分损失和阻止外部水分渗入蒜瓣的作用,有利于大蒜的保鲜贮藏,安全度过休眠期的作用。
假茎是大蒜植株生长过程中随叶数增加,叶鞘逐渐套叠增粗形成的,支撑叶身,保持地上部直立,是营养物质的临时贮藏器,可将经过光合作用后的产物暂时贮存起来,瓣形成时假茎中的营养输送到蒜瓣中,当营养物质输出完后,假茎基部干缩成膜状,包裹在鳞茎外面,称为蒜皮,这样可有效防止蒜瓣中水分流失,假茎的作用主要是对大蒜的运输、贮藏进行保护。
二、大蒜的生长特性
(1)温度
大蒜喜好冷凉的环境条件,其生长适宜温度为12~25℃。蒜瓣萌芽的最低温度为3~5℃,12℃以上发芽迅速加快,20℃左右为发芽最适温度。幼苗生长的适温为14~20℃,幼苗具有4~5叶时,能耐~16℃以上的低温,蒜苔伸长期的适宜温度为15~20℃,鳞茎膨大期适温为20~25℃,如果温度过高,鳞茎停止生长,转入休眠状态。
大蒜也属绿体春化型。一般蒜萌动到幼苗期,如遇0~4℃的低温,经过30~40天即通过春化阶段。
(2)光照
大蒜为长日照作物。所以,大蒜引种时,必须了解被引品种的光周期特性和引种地的光照情况,防止盲目引种。
大蒜属长日照、喜冷凉作物,绿体春化,要求光照时间长。我国北从黑龙江,南到两广、云贵;西从新疆、西藏,东到山东、江苏;以及中国腹地河南、河北、安徽、陕西等广阔地区均有种植。但以苏鲁豫皖交界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也就是以金乡为中心,方圆200公里最适合种植大蒜。黑龙江、新疆、西藏等地区一般惊蛰后春分前播种,入伏前收获,即3月中旬播种7月中旬收获,历时120天,产量低、品质差。
大蒜为长日照植物,在12小时以上的日照和15~20℃的温度下,茎盘上的顶芽即转向花芽分化迅速抽苔。
蒜苔的发育,除受温度、光照影响外,还与营养条件有关。如种瓣太小,土壤瘠薄,播种过晚,密度过大,肥水不足等,都有可能形成无苔蒜或独头蒜。另外大蒜头的形成要求长日照。一般品种在短日照下,只分化新叶而不能形成鳞茎。但亦有早熟的品种对光周期要求不太严格。
(3)水分
大蒜叶片呈带状,叶面积小,表面有蜡质,耐旱性好。但由于根系小,根毛少,吸收能力弱;后期鳞茎膨大需要减轻土壤的压力,所以对土壤湿度的要求很严格。
(4)养分
大蒜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因为大蒜的根系吸水、吸肥力弱,又属地下作物,所以应将大蒜栽种在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富含钾钙的壤土上。
大蒜从用蒜瓣播种到收获蒜头,重新获得新的蒜瓣,进入休眠状态称为1个生育周期
(一),萌芽期--播种到初生叶展开为萌芽期
(二),幼苗期--从初生叶展开到生长锥停止分化幼叶而分化为花芽,总叶片数不再增加时,为幼苗期春播蒜25~30天,秋播150~210天
(三),花芽及鳞芽分化期--大蒜从花芽和鳞芽开始分化到分化结束为花芽和鳞芽分化期。一般为15~35天,长则可达100多天。
(四),蒜薹伸长期--蒜苔伸长期是指蒜苔开始伸长致蒜苔甩尾采收的一段时间,此期是鳞芽的膨大前期,持续时间约30天。
(五),鳞茎膨大期--鳞芽膨大期是从鳞芽分化结束至鳞茎(蒜头)收获,此期持续需50~65天,其中前30天与蒜苔伸长期相重叠。
(六),生理休眠期--大蒜鳞茎成熟,即蒜头采收后即进入休眠期,一般约需60天左右。
三、大蒜病虫害问题
冻害:
冻害,即在零度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发生在寒冷季节。抗寒性。较强品种的冻害临界温度是-17 ℃ ~ -19℃,冻害的形成与降温速度、低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冷害,是在作物生长季节,零度以上低温对作物的损害,受害后无明显症状,故有“哑巴灾”之称。一般发生在温暖季节,如倒春寒。
防御途径:选择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在低温来临之前灌水(或越冬水),提高土壤热容量。
治疗措施:受害后要加强肥水管理,喷施0.5%的尿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促进新梢生长。
大蒜根腐病
大蒜白腐病
大蒜软腐病
大蒜紫斑病
大蒜霉斑病
大蒜锈病
大蒜疫病
大蒜灰霉病
大蒜蒜蛆
大蒜根蛆,又叫地蛆,是种蝇和葱蝇的幼虫,除危害大蒜外,还危害大葱,韭菜等作物,根蛆在秋季和来年春季是危害大蒜的盛期,以春季4月份危害最重,目呈逐年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黑头蛆,冲施25%噻虫嗪+5%高效氯氟氰菊酯,因为这个时期,蛆已到了大龄,抗药性增强,特别是韭蛆的抗药性远高于根蛆(蒜蛆)
四、大蒜种植时期
大蒜播种期是否适当,对蒜薹、蒜头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
播种过早,温度高,冬前营养体大,烂母问题,可能遭致蛆害,还可能造成二次生长。
播种过晚,温度低,出苗慢,冬前苗弱小,干物质积累少,抗寒力下降。
适宜的播期因地区、品种、栽培方式及栽培目的而异。
确定适宜播期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满足种瓣萌发所需的适宜温度(16—20℃),二是越冬期具有6—8片展叶,可以安全越冬。河南可早播、河北要晚播。
鲁西南大蒜适宜播期在10月1日至10月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5日至10月10日。
晚熟品种、小蒜瓣、肥力差的地块可适当早播,早熟品种、大蒜瓣、肥沃的土壤可适当晚播。另外,还应注意播种与耕作的间隔时间,以防烧苗,一般间隔时间不要少于5天。
五、大蒜的水肥调节
大蒜叶片呈带状,叶面积小,表面有蜡质,耐旱性好;但根系为弦状须根,根系小,根毛少,吸收能力弱,对水分要求严格。
大蒜浇水至少4遍:
①10月10日左右,浇“出苗水”,要浇足浇透(整地不平)。出苗齐,放苗率高。浇小水。
② 4月上旬,地温稳定在13—15℃时,浇 “壮苗水”,此时地温尚低,要浇小水。
③ 4月20日前后,浇 “催苔水”,此时地温已高,大蒜正值旺盛生长期,浇水量可大些。
④ 5月上旬,拔完蒜苔后,浇 “催头水”,此时正值蒜头膨大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不太高的地温,故要浇大水,浇足浇透。
一是降温,延长生育期(干热风)
二是减轻土壤压力,有利于膨大。
大蒜的需水规律与其他作物一样,都是前期、后期少,中期多。但大蒜前期和后期都要浇大水,目的是改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促进大蒜的生长。
扫码关注我们
分享知识
让快乐更简单
标签: 大蒜防虫的功效与作用 大蒜防病用药什么时间好 大蒜防虫法 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