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日,随着小长假进入第四天,返程客流逐渐增加,假期效应逐渐消退。在国内生猪市场,生猪价格受到积极的消费者情绪的短暂支撑,市场短暂上涨。然而,由于消费者支持度下降,生猪价格“变脸”很大。昨天,生猪价格下跌的幅度已波及华东和华中地区。然而,随着市场看跌情绪的发酵,猪价上涨“停滞”,南北地区屠宰场价格大幅下跌,其中北方地区已陷入“重灾区”,形成多连跌的趋势!那么,市场上发生了什么?
据了解,由于屠宰场对生猪价格的压力,5月2日,生猪价格下跌0.2元,生猪平均价格降至14.51元/公斤。节日期间猪价反弹的空间被透支,市场在节前恢复疲软趋势。在国内市场,北方地区猪价下跌“重灾区”,而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猪价全面下跌。在华北的一些地区,屠宰场已经降价0.5元/公斤!
具体来看,在全国可监测的28个地区,猪价呈现22跌6平的走势,屠宰公司压制价格在0.1至0.5元之间。其中,山西、北京和天津、山东、安徽和福建等地区的生猪价格均出现明显下降。在传统的北方市场,在东北地区,屠宰公司的报价下降了0.15至0.25元,黑龙江跌至14元/公斤的底部。在华北、山西和河北地区,猪价已降至14.4-14.6元,京津市场已降至14.8元/公斤!在西北地区、陕甘和新疆地区,新疆市场已降至14元/公斤!
而在南方市场,华东地区,生猪价格的下跌加剧了。在山东、安徽和江苏市场,屠宰场的报价普遍低于15元/公斤,而在山东,报价已降至14.9元。在浙江和上海市场,屠宰场的报价已降至15.2元/公斤。在华中地区,河南跌至14.5元的底部,而湖南跌至14.55元/公斤的底部。在西南地区,川渝市场稳定在14.5-14.55元,两广地区企稳14.9-15.3元/公斤!
由此可见,5月2日,猪价“大变脸”,市场呈现“由涨转跌”的表现。北方下跌重灾区,大部分市场呈现持续下跌,低价猪源逐渐触底14元/公斤。市场情绪悲观,看跌情绪更加强烈!
据机构分析,本轮猪价下跌背后的逻辑在于市场供求格局的反转!此前,在节日因素的推动下,消费需求迅速回升,餐饮业和旅游业呈现火爆态势。猪肉批发市场加速发展,贸易商在收货方面表现积极。此外,零售养猪场出栏热情较弱,猪企出栏计划不多,导致市场乐观情绪强烈!
然而,随着假期的结束,旅游返乡现象增多,消费者需求逐渐减弱,批发市场猪肉销量逐渐下降,贸易商购买商品的热情下降,下游市场出现惯性下降的迹象。屠宰场鲜白条调运难度加大,订单量逐渐减少,屠宰场减量收猪情绪愈发强烈!
在生猪供应方面,5月份,国内生猪产能集中实现。小长假后,市场消费缺乏进一步提振,且由于生猪出栏风险突然增加,市场出栏情绪不振,前期二次育肥、中、低标猪加入出栏通道,生猪供应压力不变。零售养猪场出栏情绪回升,生猪社会流通量增加,但猪企出栏积极性逐渐回升,高价猪源出栏难度加大。多地规模猪企呈现增量出栏的表现!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觉得不错请记得点赞评论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