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饲料总产量下降规模企业数量上升
2018年,国内饲料企业数量8012家,年产量1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656家。预计2019年国内饲料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近2000家,年产量1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将继续增加接近700家,产量占比将较2018年继续上升且超过50%。
2、产品类型持续优化
全价料、浓缩料、预混料三类饲料类型中,全价料作为市场主要需求饲料,2018年产量占饲料总产量达到90%,而浓缩料和预混料产量占比则在10%左右,其中浓缩料占7%,预混料占3%。在产品类型上,各饲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技术方面,产品则体现为配方技术的优化,饲料企业通过研究动物营养需求,不断优化饲料配方,促进动物高效生长,同时又降低饲料成本,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以及企业饲料销售的综合利润水平。
3、上游原料供应能力仍显局促
饲料供应能力依托于上游粮食种植以及油脂作物的进口,主要涉及玉米、小麦、麸皮等能量饲料原料以及豆粕、菜粕等蛋白饲料原料,其中玉米在饲料产品成本中占比约36%,豆粕成本占比约50%,是饲料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玉米价格在2016年国储政策取消以后,价格开始逐步回归市场定价,另外国内燃料乙醇汽油的推广对于消耗陈化玉米,降低库存水平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东北地区对于玉米大豆结构化调整的政策措施,也有助于解决国内玉米供应过剩而大豆需求短缺的问题。反观国内大豆种植产业,大豆产量仅占国内大豆需求量的15%左右,其余85%的需求都需要通过进口大豆来填补,进而影响到饲料企业对于豆粕的直接需求。整体而言,国内饲料原料的供应能力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而饲料原料的价格则是直接影响饲料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环节。
4、消费需求仍是企业生存关键
饲料消费需求水平基于国内畜禽及水产养殖行业的景气程度而变化,其中生猪、肉禽养殖是饲料的主要消费需求。2018年国内猪饲料产量9720万吨,占比43%;肉蛋禽饲料产量9493万吨,占比41%;水产饲料产量2211万吨,占比10%;反刍饲料及其他饲料产量1364万吨,占比6%。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影响,国内生猪产能大幅下降50%,对饲料的消费需求也明显减少,但另一方面肉禽产能快速增加,水产养殖方面也存在饲料需求缺口,故年内多数饲料企业为减少猪料销售损失,多转产禽料及水产料,在原有业务范围上进行了横向扩张。而年内多数小型饲料企业则多面临亏损甚至倒闭风险,同时饲料从业人员也有所减少。
5、经营模式转变盈利能力提高
饲料行业的资金及技术门槛较其他行业而言并不高,这与饲料产品的生产流程简单、工艺单纯有关,企业经营模式通常依托于市场需求所在地组织生产,多采取分散经营,主要控制采购成本以获得利润,但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不高,2010年至2014年,国内15家上市饲料企业综合毛利率水平在12%左右。随着饲料企业产业化经营理念的增强,近年来饲料企业向下游养殖环节拓展的趋势越发明显,截至2019年三季度,国内70%的上市饲料企业均已涉足生猪养殖行业,且养殖产能也在逐渐扩张。对于饲料行业而言,一方面要控制原料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又通过下游养殖环节进一步稳固其盈利能力,可以看出,2014-2019年期间饲料企业利润水平均实现了3%左右的增长。饲料企业在阶段性猪周期底部,结合国家对于生猪养殖规模化和产业一体化的相关政策对其经营范围进行重新布局,企业利润也得以在这其中实现阶段性提高。
来源: 卓创资讯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