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教授黄伟坚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杨鹏
“广西目前存在的猪伪狂犬病毒有变异株、国内经典株和重组株。”2017年9月8日,在 “环保问道 猪业听风”—2017中国养猪环保实战技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农财宝典猪业论坛上,广西大学教授黄伟坚详细介绍了广西猪伪狂犬的现状。
黄伟坚介绍,2011年7月份开始,伪狂犬从北到南流行,且常在免疫猪场发生。表现为阳性场不断扩大, gE抗体阳性率在猪场迅速升高。广西大学传染病实验室2013-2016 病料PCR检测的结果显示: 2013年伪狂犬病原阳性率为25.3%;2014年病原阳性率为26.2%;2015年病原阳性率为17.95%;2016年病原阳性率为41.67%。而2013年血清野毒抗体检测阳性率28.02%; 2014年阳性率为25.61%;2015年阳性率为9.56%;2016年阳性率为38.4%。2013年2月从发病猪脑内分离到伪狂犬病毒,各毒株在细胞内增殖滴度、毒力有一定差异。
根据这一现状,广西大学传染病实验室于2012-2016年进行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后发现,广西存在两亚型伪狂犬病毒:发现3株(1918、1901、LPC)与国内早期分离株类似;13株与2012年后分离株类似。但均与国外分离株有一定差别。但是从2015年底后病毒发现有新变化 :发现2株使150斤大猪死亡的伪狂犬病毒, 5株正常免疫过伪狂犬疫苗却依然发病的病毒。黄伟坚表示,广西目前存在的猪伪狂犬病毒有变异株、国内经典株和重组株。病毒发生变异,但不都是向同一个方向变异的;病毒的毒力与毒株相关性更大;疫苗仍有一定作用,但中和效价下降明显。
黄伟坚介绍,从临床数据和实验结果可得出:现有疫苗可控制临床发病,但不能控制感染和带毒。
他表示,伪狂犬病毒在猪体内易出现潜伏感染;所有疫苗只能消除临床症状,不能抑制病毒的潜伏感染。他认为净化是控制猪场伪狂犬病最有效的手段。且能够实现净化,可使用自然或人工缺失gE的疫苗,以便区别野毒株和疫苗株,配合使用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牧网原创稿件文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映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编辑部电话020-8300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