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省市场监管局围绕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绿色经济、工程建设、动物疫病防治、现代农业等方面,共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40项。
在防灾减灾方面,《辽宁省旱情等级》划分了全省旱情评估分区,规定了不同评估分区的评估指标,建立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四个旱情等级标准,为我省旱情监测、精准分析、准确评估、抗旱指导、防灾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极轨卫星遥感监测》3项系列标准,对利用极轨卫星平台开展干旱、洪涝、大雾、林火、海冰、植被长势、农作物估产等方面遥感监测工作进行了规范,在减灾增效、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规范》规范了面向社会公众和专业用户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流程,为信息发布系统和服务终端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对提升我省地震预警效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在安全生产方面,《烟花爆竹连锁经营模式建设指南》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对全省烟花爆竹连锁经营企业,在连锁经营模式建立、零售店(点)设置、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和规范,对于搭建统一有序的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提升经营环节安全管理水平,具有指导作用。《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对我省商贸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指导建议和工作要求,企业可以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反馈信息,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对于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能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在生态环保方面,《生态环境监测生物安全管理技术导则》是国内首部针对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生物安全进行整体性规范的地方标准,适用于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生物安全防护,及相关部门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生物安全管理,在实验室规范化运行、加强职业健康管理、预防安全事故、有效开展生物安全应急处置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地面臭氧浓度等级》根据辽宁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和大气污染状况,设定了符合省情的地面臭氧浓度等级,提出各等级防护建议,对于臭氧污染预报、预警、评估,及臭氧前体物的污染排放源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在绿色经济方面,《绿色餐饮评价规程》规定了绿色餐饮评价的术语定义、评价原则、基本要求、评价内容及评价程序,指导餐饮企业在规划、建设和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健康等理念,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餐饮服务。《菱镁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从矿区环境、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对矿山建设进行了规范,填补了国内尚无菱镁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空白。
在工程建设方面,《630/430MPa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科技与标准的融合,规定了配置630/430MPa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技术要求,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在减少钢筋消耗量、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实用性方案,将促进辽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辽宁省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工程》规定了混凝土单元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和验收要求,与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充分衔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及创新性,对促进我省水利工程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奶牛养殖场副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细菌学检测多种方法,提出了在养殖场内实施“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安全措施—牛场净化—动态管理”的技术路线,可以为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稳定、方便易行的技术指导,能有效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在现代农业方面,《地被菊栽培技术规程》《柳叶马鞭草技术规程》《萱草栽培技术规程》《君子兰栽培技术规程》4项标准,为我省花卉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香菇栽培技术规程》《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鲍鱼菇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3项标准,可以推动我省食用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玉米秸秆堆腐还田技术规程》《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技术规程》《玉米高效施肥技术规程》《玉米秸秆混埋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4项标准,针对我省秸秆还田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提出了标准技术解决方案,为我省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农机作业技术规程》6项系列标准,提出了大棚卷帘机、深松机、水稻联合收获机、玉米钵苗移栽机、地膜覆盖机、丘陵区玉米沟播机的作业技术规程,能有效提高农机作业效能,保障农作物稳产增产。
记者 : 赵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