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逐渐靠近6月份,近些时间段各地的温度也是逐级提高,为此,对于水产人来说,今年最大的高温考验即将来临。
高温,对于水产养殖来说能够带来很多隐性问题,而现阶段以河蟹养殖为例,能够造成威胁的隐患问题就是“水瘪子蟹”,也就是河蟹肝胰腺坏死综合征。
发现时间通常起始于5月,在6-7月为高峰期。
对于水瘪子蟹的问题,通常表现上就是:肝胰腺发白、萎缩、水化,肌肉水化,甲壳软颜色发黑深色,这类病害对于河蟹养殖来说,不留神的话,能够引发的损失不可估量。
那么,能够引发水瘪子蟹问题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苗种问题;
苗种培育后期动物性饵料投喂不足,体质下降,同时在育苗过程中没有及时添加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导致抵抗力差,第二年下塘后活力不足,导致胰脏前期就开始病变,但由于气温低很难发现,一旦3壳后,就开始大量死亡。
【2】水草过于密集;
导致河蟹摄食困难,中后期严重缺氧导致活力下降、懒蟹形成。,螃蟹水瘪子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
【3】天气的变化;
如果天气变化较频繁,忽冷忽热、晴天阴雨转变较快,应激反应过重,导致河蟹不吃料、抵抗应激消耗大量能量,同时水中溶解氧变化过快,使得河蟹鳃部发生病变(气泡病),影响呼吸。
【4】细菌感染;
在许多水瘪子蟹的肝脏、肌肉细菌分离培养中可见大量致病菌,证明细菌感染是导致水瘪子蟹产生重要原因,尤其是长期投喂动物性饵料(冰鱼)而不注重改底的塘口,发病率明显较高,高温期饵料浪费严重,直接滋生大量有害菌。
【5】药残;
药残、毒素的长时间积累,导致慢性中毒 直接破坏肝胰脏细胞,中毒症状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发展到后期基本无药可救,因此建议平时就要定期解毒,合理使用杀虫消毒剂,以及抗生素,减少体内毒素积累。
如何预防、减少水瘪子蟹的问题出现?
要想避免或者是减少水瘪子蟹现象的出现,从苗种这一关开始其实就要留心,原则上挑选优质苗种是基本原则,之后在下塘口则是要强化营养,减少前期子苗种肝胰脏营养性或者是应激性的损伤。
同时,在水草方面,建议在中后期控制水草比如伊乐藻的培草密度,必要的拉草路、割草头等操作一个不能少。
而对于河蟹来说,二壳和三壳的这段时间周内,河蟹会因为气温的提升在食量上有所增加,这时候可以采用“食补”的方式来提升河蟹体质强度,可以在饵料中添加适量营养物质(多维、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增强抵抗力。
当然了!
定期的改底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高温时期底质残留的有机物质积累较多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引发底质恶化,造成整个水系出现问题的,为避免有害细菌滋生、缺氧等情况,定期改底少不了。
在之后的高温期也要避免盲目投饵,做到严格控制饵料投喂量,每天检查河蟹吃料情况,遇恶劣天气、水质突变要第一时间减料,及时采取措施(增氧、调水改底等)应对。
最后就是高温季节,水草密度过高的塘口一定要经常开增氧机曝气,中后期尽量少杀虫,使用安全性高的消毒剂(蛭弧菌、碘制剂等)消毒,及时解毒,勤换水,处理蓝藻要谨慎,尽量不要全塘杀。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