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鳜鱼技术
(1)鳜鱼夏花培育:脱膜后的鳜鱼苗需在环道、网箱、流水 池、孵化缸等用具的小水体中投饵培育13天~20天,鳜鱼苗 长到2厘米~3厘米,即成鳜夏花鱼种,
其间技术关键是: ①适时投饵。鳜鱼苗出膜后,腹部还拖有卵黄,一旦卵黄 ' 消失转为主动摄食,如能摄食到第一个活饵料即能生存、成 长,如摄食不到开口饵料的鱼,一天以后就会夭折,因此开口 + 饵料非常重要。一般当水温20。C~22。C时,需要104小时~ 106小时开口吃食;25。C~26。C时,需89小时~90小时; 25。C~28。C时,需70小时~72小时。
②投饵品种与数量。刚出膜的团头鲂鱼苗身体细长柔嫩, 游泳能力差。在孵化缸内易被鳜苗吞食,是鳜鱼较理想的开口 饵料.其他如鳊、鲂、鲢、鳙、草鱼等苗也可。饲养1万尾鳜鱼经 过20天达到2厘米~3厘米夏花鱼种,培育1万尾夏花鱼种 所需活饵鱼苗200万尾~240万尾。乌仔25万尾~40万尾。
③育苗水质管理。育苗阶段。需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 水质不宜过肥。否则鳜鱼苗易缺氧浮头,造成窒息死亡。同时。 水肥还易感染车轮虫、斜管虫等病症。在育种阶段,应保持育 种池微流水状态。7月份~9月份每半月应施生石灰一次.以 调节水质。
(2)鳜鱼成鱼养殖: ①鳜鱼池的准备。鳜鱼池宜小型化。1亩~3亩,东西走 向,紧靠水源,新开池、沙质底的鱼池最理想。池塘深度1.2 米~1.8米.建造特别的排灌设施,进水口高于池塘的出水 口,两处安装过滤网栏.并有启关闸门.方便更换水体.起捕鳜 鱼及防止逃鱼。 由于养鳜鱼投入大,为防止汛期淹水、倒堤,要用石驳 砌砖堤。一般鱼池长、宽为2~5:1~3,堤周长103.8米~ 105.8米,堤高1.2米~1.8米。如果是普通土池堤,则要加 宽、增高,并栽上旱草。长成植被护坡。 鳜鱼入池前,要清塘除野.常用清塘药物:漂白粉(有效 氯30%)20ppm,茶粕40公斤~50公斤/亩,生石灰120公 斤~150公斤/亩。清塘10日后,药性消失.拿桶或盆盛池水, 试放几尾鱼,放置24小时。看无异常.即行放养。如果有异常, 需延迟数日,再行试投。 鳜鱼池的放养模式:6月份~7月份每亩放养鳜夏花 2000尾~3000尾,冬季可收获鳜鱼种230公斤~500公斤; 如每亩放养夏花1200尾~1800尾,冬季可收获规格0.15公 斤~o.45公斤/尾的商品鳜鱼150公斤~200公斤;3月~4 月放养鳜春片,规格50克~150克/尾,每亩投放500尾~ 700尾,春节前可产规格O.5公斤~0.75公斤/尾的商品鱼 200公斤~250公斤。
②饵料鱼的来源、投喂技术。鳜鱼孵化后29小时鱼苗出 膜,3个月后卵黄囊消失,开始追逐大小相似的家鱼苗,以后 过渡到捕食稚鱼、乌仔、鱼种、成鱼,不驯化时是不摄食人工饵 料。 鳜鱼夏花清水下塘后,通常以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 鱼)作为饵料鱼,主要来源是: 一是购买家鱼水花短期培育成饵料鱼。5月中旬四大家 鱼繁殖季节,家鱼水花数量多。价格便宜.可大量购进,放在封 闭网箱里暂养。一般每亩需50万尾~100万尾,做好家鱼苗 的培育工作,随着鳜鱼苗的长大,家鱼苗同步长大。始终是适 口饵料。 二是培育和收集野杂鱼鱼苗。鲤、鲫及一些野杂鱼在4月 性成熟,即行繁殖。可选用2亩~3亩鱼池,每亩放进鲫鱼亲 鱼30公斤~40公斤.雌雄比3 t 1。在鱼池挂2排~3排棕 片,在黎明前冲水促使鲫鱼发情产卵,收集棕片鱼巢,另选池 进行培育。3周~4周后,可获得数百万尾鲫鱼苗。到6月份, 鲫鱼苗长到1厘米~2厘米,是鳜鱼理想的活口饵料。鳜池1 亩需搭配饵料鱼池4亩~5亩。 三是麦穗鱼、鲼皱、鳖鲦等小型鱼类,繁殖次数多,幼鱼数 周内长成性成熟鱼类。因此在鳜鱼池投入一批野杂鱼,可在短 期内形成繁殖种群。这些鱼的鱼花、鱼苗、幼鱼都可补充饵料 鱼之不足。 基本投饵方法是:鳜鱼在3月份~4月份。水温上升时开 始捕食,此时应及时投放饵料鱼,品种以鲢、鳙、鳊、鲮、鲫为 主,数量是鳜鱼放养量的4倍~5倍,一次放足·3个月~4个 月不用补进。7月份~9月份。鳜鱼生长旺盛.食量大·每月适 量投放饵料鱼,饵料鱼由配养池供应,投放前要拉网、过筛, 以保证适宜的规格。
③鳜鱼池的水质管理。鳜鱼池的良好水质条件是溶氧大 于5毫克/升,pH值7~8.透明度50厘米~60厘米,氨氮 小于0.025毫克/升,水质管理的主要方法是: 一是换水。在放养初期,每2周注水1次.使水位逐渐提 高到1.2米~1.5米,至夏季。每周要冲水2次~3次,隔两周 还要换水1次。 二是放置增氧机,一般鱼池放2台.对角安置,在晴天中 午及阴雨天开机.每日2小时~3小时。 三是每亩投放白鲢100尾~200尾,控制水藻大量繁殖 避免水质过肥。还可放养少量水葫芦净化水质。
1
池塘养殖罗非鱼技术
罗非鱼的池塘养殖,从总的来说与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 无太大差异.只是在养殖方式上尚有一些不同之处。
(1)罗非鱼的搭配养殖:这里指的是以养殖四大家鱼为 主,罗非鱼仅作为搭配品种进行养殖。 + 在一般以肥水鱼养殖为主的池塘中,只要水温能较恒定 地维持在180c以上时.即可进行放养。放养规格主要为越冬 春片.规格可大可小,小则在5克~15克/尾,大则可放养25 克~50克/尾,早繁苗规格小些,但亦不可小于3克/尾。在长 江中下游地区。放养时间多在5月初左右,早繁苗在5月下旬 至6月初。 放养密度,一般可视苗种大小及苗种来源而定。作为以四 大家鱼为主的成鱼池,每亩可搭配放养罗非鱼200尾~1000 尾,养成每尾重150克,则每亩可增产30公斤~150公斤以 上。 根据长江水产研究所多年的养殖经验,池塘搭配养殖以 越冬春片为好。往往尾重为10克~15克的鱼种,到年底可养 成平均尾重为150克~200克。其中雄鱼多在300克/尾以 上。 亦可在鱼种池中进行套养,在家鱼的夏花鱼苗下池后, 可不改变家鱼夏花的密度.而每亩增放养罗非鱼或鱼种 300尾~500尾,秋后可获150克/尾。由于其食性杂。往往还 能起到调节水质、减少家鱼浮头的作用。
(2)以罗非鱼为主体的池塘养殖:在具备罗非鱼越冬条件 或罗非鱼苗种供应方便的地方。发展以罗非鱼为主体的养殖。 更能发挥罗非鱼的群体增产潜力。 由于罗非鱼能耐低氧。摄食性强,而又能摄食几乎所有鱼 类的饵料,甚至能摄食其他鱼类所不能很好利用的蓝藻、微囊 藻、丝状藻等,所以发展以罗非鱼为主体的养殖,不仅饵料问 题易于解决,且养殖技术亦不难。可获得高产。长江水产研究 所曾利用1.3亩的池塘,亩放罗非鱼3000尾。尾重5.5克.搭 养100尾5克重的鲤鱼,经165天的养殖,结果获得亩总产 900多公斤,亩净产为884公斤,其中罗非鱼平均亩净产834 公斤,平均尾重达215克。鲤鱼平均亩净产仅50公斤。在不 施肥的情况下,饵料系数为1.14,每增产l公斤罗非鱼,消耗 饵料粗蛋白质为311.2克,能达到如此生产效果是许多鱼类 不能比拟的。 利用罗非鱼的生长特点。还可进行罗非鱼与鲢、鳙鱼的接 1 茬养殖。合肥市郊水产良种场,自1985年以来,为发挥尼罗罗 非鱼生长快的优势,精养塘1年养殖两茬,第一茬4月20日 以前放尼罗罗非鱼2500尾,每尾重50克~75克,搭配放养 鲢、鳙、草鱼、鲤、鲂、鲫各20尾~50尾.养殖期为100天,其 中罗非鱼个体重可达250克~350克.亩产750公斤,其他鱼 每亩产100公斤~150公斤。第二茬养殖时间在7月底8月 上旬,主要放养四大家鱼,养至翌年4月初,亩产量为400公 斤~450公斤.全年累计亩产可达1250公斤。
2
池塘养殖淡水鲳技术
鱼苗培育: ①土法培育水花的方法。孵化器中的仔鱼肠管形成,口开 启后,就要下池培育,此时仔鱼全长一般为5.6毫米。下塘前 将鱼苗池彻底清塘和消毒,待池水毒性消失后,在清水状态 下,将淡水鲳鱼苗适时下池。鱼苗下池后7天内。先采用传统 的豆浆喂养法(100克/1万尾),辅助投喂全蛋煮成的悬浮液. 7天之后,逐步用粪水或大草肥水法(100公斤/亩),培养天然 饵料生物,供鱼苗食用,每天再适当投喂豆饼浆。 鱼苗下池的密度,一般每亩10万尾~20万尾为宜,若 水温28。C~30。C的条件下,通常经20天的培育,鱼苗即可 长成2厘米~3厘米的夏花鱼种。 土池培育水花的技术关键有如下几点: 一是鱼苗下池的头3天,要精心培育。淡水鲳的水花,头 3天特别嫩弱.对密度、水质和水温以及生物敌害都十分敏 感。每亩密度5万尾~10万尾为佳。水温要求25。C~30。C为 宜,pH值要求弱酸性。此外,水中不能有剑水蚤及其他大型浮 游动物和各种野杂鱼类。因此.最好选择"清水"下池法,头3 天内使用人工开口饵料。辅于豆浆投喂。效果较佳。 二是鱼苗池排于.冻塘。因为轮虫孢子经冻、晒后更有萌 发能力,能形成丰富的天然生物饵料。此外,排干冻塘又是清 除野杂鱼和消灭其他敌害的好办法。 ' 三是适时注水。彻底清塘。鱼苗下池前16天~18天,进 行清塘注水。清塘药物通常采用茶饼30ppm和敌百虫1ppm。 在水温25。C条件下,茶饼要经过7天~8天毒性才能消失, 敌百虫的毒性则要经过15天~18天才能消失。一般在池塘 中有很多虾类的情况下,才使用敌百虫。 四是适时适量投施基肥。淡水鲳产卵后可开始在鱼苗池 中施基肥。因为投施基肥后4天~5天才能出现轮虫的高峰 期与淡水鲳鱼苗出腰点的时间可以同步.这样鱼苗下池后就 有丰富的生物饵料。基肥主要是绿肥,每亩施用150公斤 ~200公斤为宜.或者是粪肥.每亩150公斤~200公斤。 五是鱼苗适时下塘。淡水鲳的鱼苗。在出现腰点的第二天 下池效果较好。鱼苗太嫩下池,成活率不高。同时,避免鱼苗 在雷雨天下池。此外,若鱼苗池水老化,即过多的大型浮游动 物。鱼苗也不能立即下池,应先将鱼苗池用lppm浓度的硫酸 铜处理.待毒性消失后再下池培育。 六是鱼苗池投饵。要求量少次多。沿池边周围均匀泼洒, 每天投喂5次~6次。 ②水泥池培育水花的方法。外界气温在一10。C~5。C的 条件下,在室内水泥池利用温水培育水花的关键是解决开口 饵料问题,当鱼苗下池后,立即投喂人工孵化的丰年虫等活饵 料,5天后用全蛋制成的人工开口饵料。经过15天培育·鱼苗 长1.5厘米~2厘米,再改用通常的豆浆和粉状配合饲料进 行培育。 (2)鱼种培育:当淡水鲳鱼苗长到2厘米~3厘米的夏花 鱼种时,就应分塘培育。否则会因鱼苗生长的差异造成生产损 失。2厘米~3厘米的夏花,每亩放养的密度为4万尾~5万 尾。放养前,按常规清塘后,施足有机肥料,培养大型的浮游动 物。放养后,每天投喂粉状的人工颗粒饲料,其蛋白质含量为 30%~35%,日投饲量为鱼种体重的10%~12%。鱼种培育 至10月上中旬,应陆续出池准备越冬。 (3)成鱼养殖: ①成鱼种池中套养:淡水鲳成鱼已在长江和黄河流域等 不同地区进行了养殖,但在鱼种较少,又缺乏养殖经验,特别 是需将当年的苗种养成成鱼时,首先应考虑在同等规格的家 鱼或罗非鱼的鱼种池中进行套养,使淡水鲳当年能达成鱼,这 样可获得满意的效益。 A.规格较小的越冬鱼种的套养技术。淡水鲳的越冬鱼 种,一般最小都在全长5厘米~8厘米,适合在四大家鱼鱼种 池中套养成鱼(或在池塘中主养)。每亩鱼种池套养淡水鲳 200尾~300尾,既不影响四大家鱼的鱼种产量,又不增加饲 料和劳力,每亩可以净增产淡水鲳200公斤左右。 B.当年苗种的套养。淡水鲳当年繁殖的水花,培育至规 格为每尾l克左右时,套养在鱼种池中,若有3个月的生长时 间,当年即可养成O.25公斤~0.5公斤的成鱼。 ②在成鱼池中混养。淡水鲳在四大家鱼的成鱼池中混养, 要用较大规格的越冬鱼种,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山东水产研究所试验.每亩投放平均尾重145克的淡水 鲳越冬鱼种670尾。同时每亩放养同规格的尼罗罗非鱼670 尾·尾重36克的鲢、鳙鱼种300尾,尾重56克的鲤鱼100尾, 经120天饲养·亩产可达1424.88公斤,其中淡水鲳净产507 公斤,具显著的经济效益。 ③池塘主养。淡水鲳特别适宜在我国长江以南池塘中主 养,椐试验,在这些地区亩放20克左右的淡水鲳鱼种900尾· 经150天的饲养,平均每尾个体重可达500克·增重25倍,其 放养模式参见表4—3。 淡水鲳对池塘水质要求不十分严格。其耐低氧,摄食沉性 饵料等习性与鲤鱼类似,养殖过程可依鲤鱼养殖技术进行池 塘管理。
3
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鲴(沟鲶)技术
(1)苗种的培育:根据斑点叉尾鲴苗种特点和生长规律, 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鱼苗(水花)主动摄食开始,经过30天~40天 的饲养,体长达10厘米左右。鱼苗体小、嫩弱、摄食能力低·处 于食性转换阶段,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及敌害侵袭应付能力 差,所以必须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精心培育。 第二阶段:从10厘米开始,再经过3个月~4个月的饲 养,养成30克~50克以上的幼鱼。称之为鱼种阶段即l龄鱼 种。 ①食性转换特点。只有了解了斑点叉尾鲴鱼苗、鱼种的 食性转化规律,才能做好其培育工作。刚孵化出的幼苗依赖卵 黄的营养,卵黄消耗完后.在4.5厘米以前主要摄食轮虫、无 节幼体和枝角类等。体长4.5厘米以上时开始吞食底栖动物、 水蚯蚓及人工配合饲料。 ②沟鲶苗种的第一阶段饲养技术。 A·鱼苗池的要求和清整。鱼苗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 新,排注方便·池面积1亩~2亩,水深0.5米~1.3米,池底 平坦,污泥少,池边无杂草,池堤牢固、不漏水,鱼池向阳,光照 充足。放苗前15天消塘。 B.鱼苗放养。肥水下塘,放养密度2.5万尾~3万尾/亩。 育成lO厘米左右。 C·培育方法。体长1.3厘米~1.5厘米的幼苗下塘后,前 4天~5天不投饵或少投喂混合饵料。4.5厘米鱼苗开始转入 以人工饲料为主,此时可采用粉状配合饲料,用水搅拌成团投 喂;鱼6厘米~7厘米时,投喂粒径为1.5厘米~2毫米的破 碎配合饵料。水温在15。C~32。C时。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用 量占鱼体重3%~5%.根据斑点叉尾鲴的群体摄食习性。投 饲采用集中投喂方法,投喂面积是鱼池面积的8%~10%。饵 料配方:鱼粉15%、豆饼35%、三等粉30%、玉米粉10%、米 糠10 oA。 D·日常管理。鱼苗下塘时水深0.5米~O.7米,以后每隔 3天~5天加水一次,每次i0厘米---15厘米。饲养后期会出 现蓝藻,其藻体产生毒素对鱼苗毒害作用,可在早晨藻体集聚 池边时用生石灰撒杀,连续1次~2次基本可杀灭。 E.出塘。鱼苗经30天~40天饲养,体长达10厘米左右, 需拉网锻炼分塘饲养。拉网前停食,拉网后2小时可投饵。 ③斑点叉尾鲴苗种的第二阶段饲养技术。 A.鱼种放养。放养密度取决于生产上需要的冬片鱼种规 格外,还要考虑斑点叉尾鲴的摄食习性、集群性以及喂养特 点。现在一般以30克~50克大规格鱼种为要求,饲养期3个 月左右,放养量以每亩3500尾~7000尾为宜,一般的为单 养,也可在放养后15天左右搭配4厘米白鲢400尾~600 尾。 B.投饲。第二阶段鱼种能主动摄食,食量也大,靠天然饵 料已不能满足喂养需要,必须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当鱼苗达12厘米时,使用直径3.5毫米的颗粒饲料,投 喂要定时、定位、定量和定质。 定位:定点投喂。特别适合沟鲶,因该鱼集群性强。 定时:在生长期内,天气正常时.一般每天投喂2次~3 次,上午9时~10时,下午2时~4时为宜。 定量:水温在15。c~32。C时。每天上、下午各投1次,每 次投喂量占鱼总重的3%~5%;水温13。C v),Toe,每天投喂 1次,投喂量占1%;冬季每周1次~2次。 定质:饲料必须清洁、不腐败,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 25%"--36%。 C.施肥。除放养前施基肥外,以后每5天~10天追肥一 次,一般每亩施腐熟粪肥100公斤。 (2)斑点叉尾鲴成鱼养殖技术: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鲴具有 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的特点。 ①水源和水质。要求注排水方便,水质良好。不含对鱼类 有害的物质。高密度精养常常使水溶氧量偏低,水质容易恶 化,引起鱼较严重浮头·如不及时加注清水,会造成泛池现象, 虽然用增氧机·但对改良水质仍有局限性。如能经常加注新 水,除可改善水质外,还有利于鱼类天然饵料繁殖生长。 ②面积、水深和底质。成鱼池面积要求不严格,常规的鱼 池都可养殖。但面积太小低于1亩,水质容易恶化。水体稳定 性、缓冲性较差,不利于斑点叉尾鲴生长;太大.1 0亩以上.将 会产生摄食不均匀,最终出现规格不一致、死亡率高等现象。 目前养殖面积以1亩~6亩为宜。 池塘水深以2米~2.5米为宜,水过深,下层水体光照强 度弱、溶氧低、不利于鱼类生长。 池塘底质以黑色土质为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差。黑色土 质具有温度、透气性适中.保水及保肥力较强,有机物分解较 好。池水易培肥等优点。 ⑧鱼种放养的基本要求。 鱼种体质:要求体质健壮,规格较大,鱼体表无充血现 象·背部肌肉厚,尾柄粗短,色泽鲜艳。游泳活泼,溯水性强。 入池前需药物清洗消毒。如放养30克~50克的鱼种,当年可 达0·75公斤,大则达1公斤~1.5公斤。 提早放养:可根据本地的当年气候而定,最晚也应在开食 前或水温6。C左右放养完毕。 多品种混养:多品种混养可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力,合理 利用天然饵料,发挥各种养殖鱼类间的互利作用.保持良好 的生态平衡,提高人工饵料的利用率。主养池每亩可放养 600尾~800尾斑点叉尾鲴。搭配鲢、鳙鱼200尾~300尾。但 不宜搭配鲤、鲫和草鱼。 斑点叉尾鲴在湖北、广东等地苗种饲养75天可达10.5 厘米~15厘米。再经330天饲养即可达1公斤左右的商品鱼 规格。 ④投饵与施肥:斑点叉尾鲴属吃食性鱼类,采用人工配合 饲料投喂必须做到"四定"要求,其投饵、施肥具体方法与苗种 培育类同。 ⑤池塘管理:一般10天注水1次,天气干旱时应加水次 数增加,有条件的需增设增氧机。 其他日常管理措施与鲤鱼养殖类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