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病抗菌:兽医临床上滥用抗菌素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论何种疾病都离不开用抗菌素。实际上有许多疾病根本不需要用抗菌素,如消化不良、中暑、中毒、体虚、代谢障碍、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圆环、蓝耳阳性猪群、隐性猪瘟等),使用抗菌素药物反而使病菌的抗药性增强和损害机体的抗病能力,中药、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等才是最理想的药物。
二、见烧就退:畜禽一发热,急忙用退热药降温,从没有考虑畜禽发热有时是体内的一种防御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消灭扰乱机体菌群平衡的病原微生物的斗争过程,有利于增进机体抗病能力,为恢复健康创造条件。如果畜禽体温过高持续发热就对机体有害,可使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代谢发生严重障碍,甚至器官变性和坏死,应及时采取用退热药物降温退热,确保病畜及时康复。但滥用退热药物,动不动就用退烧药物,会降低畜禽机体防御能力,造成热型混乱,掩盖疾病真相,影响对症下药。
三、见泻就止:见泻就止是兽医临床上最大的误区,往往没有考虑畜禽腹泻也能排除体内病毒及有毒物质,减轻病菌及有毒物质对机体的损害。见泻就止容易导致“闭门留寇”而引起机体严重损伤和死亡率增高。如果病畜腹泻时间长,脱水严重,引起胃肠消化功能失调,导致机体不同程度的全身营养短缺,应立即用止泻药物,并结合补充电解质的同时加用抗菌素药物止泻,基本康复后再补充微生态制剂调节消化道菌群平衡。
四、见病用药:畜禽发生疾病,是有内因和外因的,只对致病因素进行治疗,忽视提高病畜的防御能力或抗损伤能力,这是远远不够的。在临床上应采用综合性治疗,既要消除致病因素,又要加强病畜护理,增强营养,提高抵抗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五、见效停药:兽医临床上有时出现病畜稍好,就停止用药的现象。一来为了节省药费,二来认为病畜可以自行康复了,这样容易造成病情复发,甚至转为慢性病。因此,在治疗中应遵循各种疾病有一定疗程的规律进行治疗,在症状消失后继续使用中药保健以提高抗病能力和巩固疗效达到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
六、观念错误:要想养好猪,多赚钱,必须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和错误观念:①道听途说,没有主见,缺乏基本知识的学习。②嫌麻烦,比如中药混料、有些药物要分开注射等都是比较麻烦的工作。③图便宜、买老牛,注重表面、治标不治本。④贪图快速、随意加大剂量、长期使用解热药和激素药物,不但没有治好疾病,反而伤害了免疫力,最终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