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园知此味,露华应不乞金盘。”这是元朝诗人郑允端吟咏葡萄的诗句。的确,葡萄外形圆润可爱,酸甜可口,有开胃健脾,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因而被许多人所喜爱。且葡萄由来已久,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果树树种之一,如今也已经被广泛种植,但是当葡萄被常见的病害——白腐病侵蚀时,就会导致葡萄产量下降,使种植户利益受损。那么如何较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
一、发病因素
白腐病的病原物叫做半知菌,当葡萄在摘心、修剪过后,或极端天气、虫害的发生,都会使植株身上出现缺口,这就给了病菌趁虚而入的机会。尤其是在极端天气过后,植株叶、茎等部位被大面积损伤,就会使白腐病高发。这种病害与葡萄生长的进程密切相关,在葡萄进入着色期和成熟期时病害会愈发严重。
二、发病特点
白腐病易在温湿度较高的时候被诱发。夏季雨水丰沛,温度偏高,大雨过后相对湿度可达95%,是最适合白腐病传播的季节。雨后的一周是白腐病的高发期,暴风雨后尤甚。病菌的侵染轨迹是土壤→雨滴溅撒→果穗→果实,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排水和除草、葡萄架布局不合理、枝蔓杂乱都会导致白腐病的流行。
三、发病症状
病菌首先侵害果梗、果穗,使其表面出现圆形淡褐斑,呈水浸状,然后病斑颜色逐渐变深进而腐烂,蔓延到果粒后会出现同样的症状。等到发病后期,受害的果梗、果穗及果粒表面会出现灰白的小颗粒,这就是病菌的传播载体,叫做分生孢子器,等到温湿度合适的时候病菌就会从中溢出来向别的植株传播。受害的果粒在腐烂以后容易脱落,干缩以后会形成褐色或灰白色的僵果。
四、防治措施
对白腐病进行处理时不仅要治,还要防,即要治疗受害植株,也要预防健康植株被病株传染受害,要防治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也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下面就来看看如何防治才最好。
1. 田间管理
(1) 增加有机肥的用量,优质的有机肥可以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果树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2) 升高结果部位,使用棚架式种植,提高结果部位的高度,至少在40厘米以上,这就能有效减少病菌的传播感染。
(3) 葡萄园内要疏花蔬果,及时进行修剪,调节植株上的挂果量,使其达到合理的水平。
(4) 进行精细化管理,及时进行摘心、除草、排水,还要加强对于施肥、绑蔓,摘副梢等工作的精细化操作。
(5) 重视田间清洁,生长期时注意田间的环境清洁,对于受害的茎、叶、穗以及果粒等部位进行清除,集中销毁。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病原的传播。
2. 药物治疗
(1) 无公害防治,在植株染病初期就要使用药物干预,每5~7天喷洒一次杀菌药物,要注意对药物进行稀释,且病情严重程度决定了喷洒次数。当病情到了比较严重的时候就要按照每30斤水里掺15毫克大蒜油的比例制成药剂对植株进行喷洒,频次为3日一次,连续喷洒两三次即可。
(2) 对于病情严重的果园,要在病情爆发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用50%福美双粉剂与按1:1调配的硫磺粉和碳酸钙混合,然后撒在果园土壤上。
(3) 生长期要及时用药防治,在花期前后要以喷洒保护剂为主,使用1:0.75:200的波尔多液进行喷洒。且要注意在病害高发期的一周前就要开始喷洒,用药后可以大大降低葡萄染病率。在这之后要根据患病程度和天气施用药物,7~15天一喷。在病害初期时就要开始喷药,一般开始于六月中旬,7~10天喷洒一次,喷3~5次,在距离果实采摘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停用,还要注意在大雨过后进行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