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养猪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多生、少死、长得快”。仔猪的存活率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生产效益,也是我们养猪人密切关注的问题。仔猪从出生到断奶这段时间也是猪只生命中最危险的时刻之一,很多养殖朋友都在抱怨虽然自己家母猪很高产,但是小猪的存活率极低。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提高自己猪场仔猪的成活率的几点措施,大家一定要点赞收藏起来备用。
1. 把好初乳关
所谓初乳即:母猪分娩后三天分泌的母乳,三天之后的乳汁称为常乳。初乳中营养十分丰富,最为重要的就是母源抗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很高。仔猪通过吸吮初乳获得免疫力对抗疾病;同时初乳内含有磷酸盐类物质,仔猪摄入后可以将胎粪快速排出体外,刺激仔猪消化道更好的发育。所以吃到初乳对于仔猪来说至关重要。
2.把好温度关
新生仔猪对温度要求较高,比如在冬春季节,圈舍温度较低,仔猪会因为着凉而发生拉稀,可以在产房安装红外线灯,保证了舍内温度高、湿度低的良好环境才能抑制病原菌微生物的繁殖,降低仔猪发生黄白痢的几率,然后在仔猪出生后要迅速擦干身上粘液,立刻放入保温箱中,保证仔猪快速吃到初乳。
3.固定好乳头
仔猪出生后,强壮有力的仔猪会最先抢到前面的乳头吮吸奶水,因为前面乳头分泌乳汁量最充足,如果不人为干预,会导致弱小仔猪吃不上初乳、饿死的情况发生。
当仔猪出生后,就要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以确保每头仔猪及时吃到母乳。固定乳头过程中,可以自由让仔猪吮吸,接下来可以按体重大小、仔猪强弱进行调整,一定保证弱小仔猪可以吃到前面的乳头,强壮仔猪可以放到后面吮吸乳头。人为辅助3天左右,就可以固定仔猪吃奶位置,使每头仔猪健康生长。
4.做好诱食、补料
及时补料可以避免仔猪乱啃脏物,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在仔猪出生6-7天即可开始诱导补料,在10天后慢慢增加一些高能量、高蛋白、适口性好的、易消化的全家混合料,在补料过程中,不要忘记补充微量元素和铁盐。
5.做好疫苗免疫
仔猪出生后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建议在仔猪出生3天后,用右旋糖酐铁进行肌肉注射,在出生后2周再注射1次,可以有效防治仔猪贫血症;
仔猪对外界环境适应较差,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比如当仔猪感染黄白痢会直接造成大范围仔猪死亡,所以要选择抗菌性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将损失降到最低;
根据当地疫情政策,制定免疫程序,选择合格疫苗严格执行免疫程序,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毒性疾病(伪狂、猪瘟、圆环、口蹄疫等)的传播。
6.尽早教槽,防止踩踏
很多养殖朋友因为担心太早教槽,仔猪不吃料,所以在仔猪20多天才给仔猪教槽。其实正确的教槽时间是在7-10日龄左右,仔猪这个阶段在长牙,而且胃肠道黏膜快速发育,十分适合教槽。饲料中可以添加一些益生菌类药物,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前教槽的仔猪断奶重较重,而且抗病力较强,存活率随之也大大提高。
母猪起卧时容易压伤仔猪,尤其在仔猪出生1-3天更容易发生,所以要让母仔猪分开休息,设立保育间,防止压死踏伤仔猪。
7.科学断奶
仔猪一般在21-28日龄断奶,在断奶前5天时,母猪要逐步减料,这样就可以减少乳汁分泌,让仔猪快速过度到吃料状态,减少仔猪应激。在断奶转保育舍阶段,不要加料太多,让每只仔猪吃八分饱,每天饲喂5次,间隔3小时为宜。
8.加强舍内外卫生消毒
母猪进入产房前,要对产房进行打扫冲洗、消毒,分娩舍定期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消毒,尤其是母猪腹下、会阴部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对猪舍粪尿及时清理,定期消毒,防止蚊蝇和病菌滋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防止舍内有害气体超标,但是也要冬季防贼风,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总结
总之,为了提高仔猪存活率,首先要保证一个舒适的环境,避免温度过低、冷风直吹,还要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同时供给易消化的饲料,保证仔猪的肠道健康,防止肠道菌群失去平衡,有害菌过度滋生。最后要做好环境消毒工作,降低仔猪发病率,达到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