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买菜不能随便买,卖菜更不能随便卖,不然有可能收到天价罚单,这惨痛的教训福州的一位老农已经尝到了。
今日在热搜上看到一个标题,“福州老农卖菜获利14元被罚款10万”,作为家中有种菜的农民很是忐忑不安,难道自家以后种的菜卖不掉了吗?那么我们这些菜农的生活怎么维系?获利14元就要罚款10万,农民致富不容易,返贫倒是比火箭还快。
那么,为何老农仅赚了14块钱就要交10万罚款呢?根据相关报道,这是2019年9月的事情,最近裁定结果才出来。之所以被罚款,是因为福州闽侯的一位陈姓老农销售了不合格的芹菜并从中获利14元,因此被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处罚10万元。
对于此,陈老伯很是抱屈,当时他并不是去卖芹菜的,而是由于空闲想要出门看看有什么活干,毕竟农民每月100多元的养老金是不够养老的,因而趁着还能干活就出门赚些外快。而正巧不巧的是路过隔壁王大姐的菜地,看到芹菜品相好,于是以1.75元每斤的价格买下70斤菜,而后在到了菜市场以每斤1.95元的价格卖给了蔬菜批发商行,从中赚了14元。
这一会功夫就赚了14元,陈老伯心里美滋滋,然而令其没有想到的是蔬菜批发商把芹菜卖给了一家便民超市,好巧不巧的是隔天当地的市场监管局正好到这家超市对该批芹菜进行了抽检,在送检之后发下其中一项不合标准,于是追踪溯源到了陈老伯身上。
直到2021年,市场监管部门对陈老伯涉嫌销售不合格芹菜依法立案调查,并与2022年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违法所得14元,处以罚款5万元。因其未在规定期限内缴足5万元罚款,于是在2022年底市场监管部门向陈依伯催告,督促他及时缴纳罚款5万元并加处罚款5万元。
在陈老伯明确告知无力履行时,市场监管局在2023年年初,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过审理,法院判了。
法院方裁定认为老农并非职业菜贩且首次违法,涉案货值仅有136.5元,获利14元,涉案金额较小且本人对芹菜合不合格并不知晓,因而多方因素认为对其行政处罚5万元处罚畸重,而且市场监管局程序违法,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
并在二审法院裁定驳回市场监管局的复议申请,案件也就基本尘埃落定,这时候的陈老伯也长舒了一口气,10万元终于不用给了。而几乎关注的网友都松了口气,毕竟从常理来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虽然卖了一些药残超标的芹菜,但是价值不过百元,利润也就10来块,却要处罚10万元的巨额罚款,是谁也不愿意接受的。
虽然免于处罚,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不能够放松的,毕竟都是吃到嘴里的东西,万一吃出毛病咋办?但是在蔬菜等食品检测环节上到底由谁负责其实是模糊的。
首先作为种菜的农民应该是第一道关口,用了什么药,如何用药都必须进行源头把控,就如陈老伯的芹菜是在邻居王大姐的菜地买的,王大姐难道不知道家里的芹菜打药了吗?那么应不应该负责呢?
而作为蔬菜批发商有没有对收购的芹菜进行检测呢?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把芹菜直接卖给了超市要不要负责?而同样作为超市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对于进货来的芹菜要不要检测?要不要负责呢?
所以,现在很多蔬菜都实行溯源制度,从源头把控,对于没有检测的蔬菜等食品禁止流入市场。然而从现实操作上来说很难实现,例如我们农民小规模种植的蔬菜,大多都是直接拿到农贸市场售卖,因为不具备检测条件。
我们把食品安全问题看的重是好事,但是好事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涉案金额小,处罚重的行政处罚比比皆是,除了芹菜不合格之外,生猪屠宰销售更是严厉,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私自屠宰生猪,更不允许私自售卖。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农民自家杀的猪吃不了卖给街坊四邻,但却被罚款10万元,只不过是没有经过到屠宰场砍一刀而已。因而这些因小却大罚的行政措施也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不然只会造成行政管理成本高昂,更是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弄成这样怨声四起,社会舆论更难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