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到底了吗(猪周期缘何变得遥遥无期)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409

进入7月,猪价还是挡不住的跌,全国生猪外三元的价格继续往7元/斤下探底(6.86元/斤,中国养猪网7月1日数据),猪粮比破了5,(4.78:1,中国养猪网7月1日数据)。猪粮比,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猪粮比在6: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根据部分猪企披露的今年1~5月销售均价及养殖成本计算,牧原、温氏、新希望、天邦和大北农5家猪企销售生猪亏损合计近90亿元。

产能过剩,去产能缓慢,是猪价低迷的主要原因

根据农业农村部以及国家统计局数据,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58万头,仅高于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3.85%。按照2021年《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含95%和105%两个临界值),也就是正常保有量的±5%,为绿色区域,表示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含90%和110%两个临界值)为黄色区域,表示产能大幅波动(减少/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为红色区域,表示产能过度波动(减少/增加)。

从表1可以看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2021年4329万头(+5.58%),2022年4390万头(+7.07%),均处于黄色调控区域内,表示产能大幅增加。因此应延迟能繁母猪补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适当压减生猪产能,使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至合理水平。全国能繁母猪自去年12月4390万头的高位后,至今年5月底的4258万头,连续五个月环比下降,但是仅仅下降了132万头,去产能非常缓慢。

猪周期到底了吗(猪周期缘何变得遥遥无期)

去产能缓慢的原因分析

1、行业集中度提升。根据新猪派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TOP20猪企能繁母猪共计897万头,占全国总量的20%。其中牧原、温氏和新希望能繁母猪合计495万头,占全国总量的11%。超过10万头的猪企22家,2019年才13家。在这TOP22家猪企中,64%是上市企业。而万头猪企中,变化最大的是河南。根据统计,2021年河南万头猪企22家,2022年仅剩下8家。非瘟后行业快速重构,上市企业融资能力强,协资本快速占领市场,加上政策扶持,产业集中度短期提升。

2、行业“韧性”增强。6月29日,在遂宁召开的2023年生猪产业期现结合发展高峰论坛上。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认为,近年来,规模养殖企业出栏量在市场中的占比逐年提高,这些企业更能经受市场的考验,他们有着较强的融资能力,能够熬过行业低迷期,生猪企业的“韧性”增强了。王祖力认为,“从去年以来,不少生猪企业通过发定增、申请银行授信、国资支持等方式‘找钱’,熬过行业低迷期。”

3、降本增效成果凸显。受非洲猪瘟等多重因素影响,在利润的驱使下,2019年以来,资本和养殖户纷纷进入行业。能繁母猪连续19个月增长,2020年底达到正常保有量之上。产能恢复和增加带来的是价格回落和下跌。当价格击穿成本,迫使头部猪企将重心转移到降本增效上。到2022年末,降本增效成果凸显(见表2)。其中最突出的当属牧原,断奶仔猪成本控制在320元/头。对养殖企业而言,成本就是最大的竞争力,最低成本可以保证周期高点利润最大,周期低点减少煎熬。说成本为王一点也不言过。

表2 2022年初年末断奶仔猪成本对比

企业

2022年初断奶仔猪成本(元/头)

2022年末断奶仔猪成本(元/头)

变化(元/头)

牧原股份

350

320

-30

温氏股份

450

360~370

-85

新希望

500

410

-90

傲农生物

450

430(年中)

-20

金新农

300~400/450

460

+110/+10

京基智农

435

421

-14

天邦食品

400(年中)

360

-40

4、看好后市消费需求。持续拉长的价格磨底战让养殖企业备受煎熬,但是行业周期的客观存在又让猪企们存着一线希望苦苦支撑。6月下旬,猪价底部下挫,市场情绪接近崩塌,南方局部又出现疑似“小非”现象,猪价到了谷底。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短期来看,目前处于猪周期的下行通道且可能是一个长尾,即养殖行业亏损时间拉长,从年度小周期来看,今年四季度行情受传统消费旺季影响猪价或有一定抬升,猪价或迎来短暂的微盈利时期。”也有分析师认为,当猪价深度下挫,养殖亏损达到600元/头左右时,或许会推动产能快速去化,随后猪价迎来真正的好转。(未完待续)

标签: 猪周期到底了吗 猪周期会消失吗? 猪周期的本质是什么问题 周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