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鸡饲养标准(养鸡技术根据产蛋鸡的营养需要合理饲养)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鸡技术 234

现代蛋鸡生产性能高,绝大多数都养于笼内,必须喂给全价饲粮,用尽可能少的饲粮全面满足其营养需要,充分发挥其产蛋潜力,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

一、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产蛋鸡的营养要求除满足自身维持需要和适当增重外,还必须供给产蛋的营养。蛋鸡产蛋期营养标准按不同的阶段分为两种,产蛋率高时营养需要量多。蛋种鸡的饲养标准除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稍高外,其余营养素需要量与产蛋鸡一致。根据国内外研究机构对家禽维生素需要量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不少家禽营养专家对维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推荐量比国内外已颁布的营养标准高出不少,有些已经在实际生产中被采用。

产蛋鸡饲养标准(养鸡技术根据产蛋鸡的营养需要合理饲养)

二、蛋鸡的饲喂量

上表别列出了轻型蛋鸡与中型蛋鸡在21~72周龄产蛋期间的饲喂量,白壳蛋鸡与褐壳蛋鸡平均每只每日饲喂量分别为104.7克和111.0克,全期累计每只耗料分别为38.1千克和40.4千克。实际饲喂中需根据饲粮能量水平、环境温度、蛋鸡的体重、产蛋率等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 阶段饲养

为了有效地利用饲料,满足生产性能对营养的需求,确保产蛋期营养消耗量适当,日粮应按实际的饲料采食量和期望的生产水平来制订。根据鸡群的周龄和产蛋水平,将产蛋期划分为不同阶段,不同阶段饲喂含不同水平蛋白质、能量的日粮,以满足产蛋的需要,这种方法称为阶段饲养。

常用的有两段制,两段制是以55周龄为界,55周龄前日粮中的粗蛋白质控制在16%~17%;55周龄后产蛋率开始下降,粗蛋白质降为15%~16%。采用两段制饲养法,产蛋高峰期出现早,产蛋率上升快,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产蛋多。

产蛋鸡饲养标准(养鸡技术根据产蛋鸡的营养需要合理饲养)

四、调整饲养

根据环境条件和鸡群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日粮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以适应鸡的生理和产蛋需要,这种饲养方法称调整饲养。调整饲养必须以饲养标准为基础,保持饲料配方的相对稳定,保证日粮营养的平衡。调整饲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体重调整饲养 

当育成鸡体重达不到标准时,在转群后(18~20周龄)就应换用营养水平较高的蛋鸡饲料,粗蛋白质控制在18%左右,使体重尽快达到标准。

2、按产蛋规律调整饲养 

按产蛋曲线调整也就是按照鸡的产蛋规律进行调整。在调整营养物质水平时,掌握的原则:上高峰时要“促”,饲料营养要走在前头,即上高峰时在产蛋率上升前1~2周先提高营养水平,提高营养水平是走在产蛋率上升的前头;下高峰时要“保”,饲料营养要走在后头,即下高峰时在产蛋率下降后1周左右再降低营养水平,降低营养水平是落在产蛋率下降的后头。到产蛋后期,当产蛋率下降时,应逐渐降低营养水平或减少饲喂量。

产蛋鸡饲养标准(养鸡技术根据产蛋鸡的营养需要合理饲养)

3、按季节气温变化调整饲养 

在能量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冬季由于采食量大,日粮中应适当降低粗蛋白质水平;夏季由于采食量下降,日粮中应适当提高粗蛋白质水平,以保证产蛋的需要。

4、采取管理措施时调整饲养 

如修喙前后几天,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毫克维生素K;修喙后1周内,粗蛋白质水平增加1%;接种疫苗后的7~10天内,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应增加1%。

5、出现异常情况时调整饲养 

当鸡群发生啄癖时,除了消除引起啄癖的原因外,饲料中可适当增添粗纤维、食盐的含量,也可短时间喂些石膏。开产初期脱肛、啄肛严重时,可在饲料中添加1%~2%食盐,饲喂1~2天。鸡群发病时,可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营养成分,如粗蛋白质增加1%~2%,多种维生素提高0.02%,还应考虑饲料品质对鸡适口性和病情发展的影响等。

标签: 产蛋鸡饲养标准 产蛋鸡的三阶段饲养 产蛋鸡的饲料配方是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